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报告、谈认识、话落实,党的二十大代表们认为,要更加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2022年10月22日]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一些国家,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22年10月22日]
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3位红军女战士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穷苦乡亲。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2022年10月12日]
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22年10月9日]
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既参与到顶层的国家制度设计,又参与在基层的社会实践。从人大“开门立法”,到政府“开门问策”,我们的民主覆盖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群体,目的就是为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中国的民主还有着广泛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既能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表达意愿,又能通过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表达诉求。从“数豆豆”到电子投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2022年10月8日]
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更好发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之路,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和底气。[2022年10月8日]
人民时评:更好发挥大督查“利器”作用 解决好一件件群众高度关切的“小事情”,才能取得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市场活力的“大效果”。以此次大督查为契机,不仅要盯住眼前,为群众解决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也要着眼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完善制度,让好政策释放更多红利。在实际工作中,督查组边督查、边调研,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督查调研成果。[2022年9月21日]
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重视思政课、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成为一门“金课”,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2022年9月20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前进道路上,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展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激励着全党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2022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