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规律办事 按规矩做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原则。”按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才能发现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按规矩做事要求党员干部心中有红线,知敬畏、存戒惧;行为有底线,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做事,是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必须坚守的原则,也是坚持求真务实的题中之义。[2024年11月14日]
做好群众工作要善于换位思考(思想纵横) 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经历各不相同,思维也就不可避免存在差异。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立场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避免思维上的局限性。当前,群众工作任务重、头绪多,不少党员干部都存在这样的困惑:如何努力让手中“干的事”成为群众“盼的事”,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事实上,很多时候只要善于换位思考,换条板凳坐坐,多从群众视角看问题、想问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就能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2024年11月12日]
常怀为民心 多谋利民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向谷文昌同志学习,树牢正确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广大领导干部要牢记领袖嘱托,像谷文昌同志一样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常怀为民心,多谋利民事。[2024年11月8日]
讲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运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表明,人民是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牢牢贯穿于改革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改革更好满足人民所盼、民心所向、民生所需,更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024年11月7日]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民主,是真实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的新要求新期盼,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人民的意志得以充分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的创造活力越发生机勃勃。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展现出中国式民主以人民为中心的显著优势。[2024年11月3日]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 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练好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将改革“改”到人民群众心坎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其中一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练好密切联系群众基本功,用好“四下基层”传家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将改革“改”到人民群众心坎上。[2024年10月28日]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福祉”一词汉代就已出现,现多指“幸福”,有时也指“福利”。“人民福祉”强调福祉的人民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和国家治理实践的结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人民福祉,深入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党员干部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明确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4年10月28日]
常用“为民锤”敲响“改革音” 问题是时代进步的声音,也是推进改革的动因。迈步《决定》新蓝图必须主动回应社会期盼,坚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锚定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以及群众就医住房、青年创业就业、家庭托幼养老等问题,切实把群众急难愁盼解决好。要多到问题突出、条件艰苦、群众呼声强烈的地方,善用“土方子”解决新问题,常用“为民锤”敲响“改革音”,持续用“钉钉子精神”抓牢“长久之计”,把社会呼声变成社会点赞声、拥护声。[2024年10月25日]
问需于民与问计于民(人民论坛)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也体现着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无不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的福祉为落脚点。全面实现住院和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继而扩大跨省直接结算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加强就业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扶持;开展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加强适老化改造,发展智慧养老、康复辅具等产业……[202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