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22年6月30日]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条例》实施的组织领导,准确把握政治协商的定位,通过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工作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确保政治协商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政治协商效能,把党中央关于政治协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政治协商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根本问题、重大问题上统一认识,把各方面力量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在执行《条例》中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要及时报告党中央。[2022年6月21日]
全过程人民民主展现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总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并积极推进,把民主的价值和理念进一步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集中概括了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深刻阐明了我国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2022年6月17日]
把握社会主要矛盾 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着力点,就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些进一步丰富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践要求。[2022年6月15日]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的今天,做好群众工作,一方面要求年轻干部保持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优良传统,沉下身子,走进田间地头、车间生产线、街头巷尾,与群众拉家常、交朋友;另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要有自己的组织、就在哪里开展群众工作,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不仅“面对面”,还要“键对键”,把互联网作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用好网络资源,运用网言网语,积极回应网民关切,把工作做到网上,探索“互联网+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打造群众工作升级版,使群众工作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2022年6月6日]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 “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态的集中体现,展示了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的优势,是人类对民主探索的最新文明成果。作为一种新的民主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民主“对多数人意志尊重”的一般共性,亦有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的主体、过程、形式等特性。[2022年5月26日]
“善用”方能“善治” “善用”方能“善治”。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是否善用媒介,尤其是善于运用互联网了解民意,开展工作,走好新时代的网上群众路线,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特征和理想路径,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022年5月20日]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2022年5月11日]
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沿着“必由之路”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扎实推动共同富裕。[2022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