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从理论创新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先进的民主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参与的鲜明特质,实现了人民民主理论的新飞跃。全过程人民民主将过程民主与成果民主、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相统一,拓展了人民民主新样态,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更加先进的民主理念。[2022年10月25日]
凝聚党群合力 提升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正在形成,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2022年10月25日]
党的二十大代表热议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学报告、谈认识、话落实,党的二十大代表们认为,要更加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民主基石、汇聚磅礴力量。[2022年10月22日]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在一些国家,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评判一种民主形式好不好,实践最有说服力,人民最有发言权,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2022年10月22日]
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3位红军女战士把自己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留给穷苦乡亲。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带领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为百姓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2022年10月12日]
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专题,集中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展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树牢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2022年10月9日]
为什么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 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人民既参与到顶层的国家制度设计,又参与在基层的社会实践。从人大“开门立法”,到政府“开门问策”,我们的民主覆盖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群体,目的就是为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中国的民主还有着广泛完整的参与实践,人民既能通过人大、政协等渠道表达意愿,又能通过社会组织、网络等平台表达诉求。从“数豆豆”到电子投票,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民主参与的形式不断创新、渠道不断拓展。[2022年10月8日]
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更好发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成功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之路,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自信和底气。[2022年10月8日]
人民时评:更好发挥大督查“利器”作用 解决好一件件群众高度关切的“小事情”,才能取得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市场活力的“大效果”。以此次大督查为契机,不仅要盯住眼前,为群众解决一件件操心事烦心事,也要着眼长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完善制度,让好政策释放更多红利。在实际工作中,督查组边督查、边调研,深挖问题背后的原因,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督查调研成果。[202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