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必将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2023年12月27日]
掌握“紧紧依靠群众”的方法 “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在浙江诸暨,枫桥派出所的退休民警杨光照带头成立“老杨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驻所律师、调解志愿者等都来参与;在苏州高新区,新市民公安志愿者队伍“新枫景”,活跃在护校安园、邻里守望、矛盾化解等社区工作一线……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不仅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解决矛盾纠纷的实效。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23年12月25日]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民生无小事。背街小巷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厕所革命……这些群众身边的民生事,事事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情用力解决好这些“关键小事”,主题教育才能顺应群众期待,真正走深走实。党员、干部要及时敏锐地洞察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上,把功夫下在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上,用真抓实干赢得百姓口碑。[2023年12月19日]
倾听“青声”:通过网络走好青年群众路线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离不开青年这股富有蓬勃生机的力量。新时代青年在活动空间上呈现出新的特征,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29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占比为32.2%,这也要求青年工作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通过网络走好青年群众路线,增强青年数据力、青年思想力、青年组织力,更好了解青年、引导青年、推动青年发展。[2023年12月15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与独特优势用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首要的就是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独特优势。[2023年12月15日]
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党推进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性飞跃,作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的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现代社会治理既是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当代实践,又是社会主义民主优势的具体表达,更是党领导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重要保障。[2023年12月11日]
“四下基层”的福建实践及其时代价值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经过35年的传承接力,“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形式上不断创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在八闽大地接续奋斗的强大力量。“四下基层”兴于福建,又反哺于福建,对于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2023年12月8日]
用好“四下基层”这个传家宝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所蕴含的精神要求以及贯穿其中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历久弥新,不断被各地学习推广、深化运用,成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践行“四下基层”,是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2023年12月8日]
人民民主的宪法演进与制度保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发挥着根本保障作用。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并通过宪法确认民主事实、建构民主制度、引领民主实践。而今,民主从价值理念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制度形态和治理机制,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