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众力量实现基层善治 实现基层善治,要以人为本,以民为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社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民众诚心交流、真情融合,切忌脱离群众。要将单个的力量凝聚起来,这需要各级组织和干部在宣传引导、组织服务群众上跟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我们党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环境、就业、法治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把“一袋米”“一分钱”的“小事”视为民之“大事”,让“立刻办、马上就办”成为常态,让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应躬身勤言以民为师“问民需”。[2023年10月28日]
人民时评 |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 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素有“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规模较大,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调解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3年10月23日]
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10月23日]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等。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在新征程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2023年10月19日]
金台潮声 | 把问题更多解决在“家门口”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参观了枫桥经验陈列馆,了解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意味着群众的诉求在“家门口”就得到了积极回应,矛盾和纠纷在“家门口”就得到妥善处理,这无疑对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23年10月17日]
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新时代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攻克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关键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实践充分表明,“实”乃谋事创业之基、做人做事之本;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才能推动发展、取信于民。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2023年10月17日]
把问题意识贯穿调查研究始终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做好调查研究,需要把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贯穿始终,不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群众的不同利益诉求,将群众的诉求放在整个社会体系和改革进程中把握,统筹把握局部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问题意识要求我们不能只做材料的“统计师”“收集员”,而要做“分析师”“研究员”。充分运用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准确判断材料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决策。[2023年10月10日]
领导干部下访要善于洞察“里子” 勤于扑下身子,在基层一线中寻找“疑难症”。扑下身子是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领导干部如果只在办公室里干工作、会议室里听汇报,群众的声音就不能清晰入耳,群众的诉求就难以摸准抓实。只有勤于扑下身子,积极跑、认真看、仔细听,才能发现真问题,开拓新思路,琢磨好方法,为民谋福祉。[2023年10月6日]
仲音: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为“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2023年9月27日]
以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面向新时代,不忘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接访下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谱写了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新的赶考之路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传承弘扬好“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2023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