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下基层(人民论坛) 捧出真心,带着感情下基层。下基层,深入群众,既要身到,更要心到、情至。俗话说,“锅不热,饼不贴”。倘若没有甘为孺子牛的姿态,没有对群众的满腔热忱,即使人下去了,心也难免有隔阂。焦裕禄风雪天访贫问苦,看望老人;孔繁森借钱抚养孤儿,用自己身体为藏族老阿妈暖脚疗伤;廖俊波见到群众时,经常会问最近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葆有为民赤子之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家人,当友人、知己。也只有用心用情,才能既入群众家门,又入群众心门,让工作如春风化雨、润人心田。[2024年1月5日]
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了起草好党的二十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5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54个单位承担重点课题调研任务,围绕26个专题形成80份共计132.7万字的调研报告。[2023年12月29日]
“枫桥经验”六十载历久弥新的密码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枫桥经验陈列馆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60年来,正是始终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主心骨、以基层群众为主体、以和合文化为主线、以基层社会为主场,“枫桥经验”在鲜活的实践与线索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12月29日]
“四下基层”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35年来,“四下基层”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在主体上不断拓展、在形式上不断创新。把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作为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必将有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彰显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2023年12月27日]
掌握“紧紧依靠群众”的方法 “枫桥经验”一路走来,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永恒的生命线,也是其创新发展的基本点。在浙江诸暨,枫桥派出所的退休民警杨光照带头成立“老杨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驻所律师、调解志愿者等都来参与;在苏州高新区,新市民公安志愿者队伍“新枫景”,活跃在护校安园、邻里守望、矛盾化解等社区工作一线……共同参与、群策群力,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身边的矛盾问题,不仅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也提高了解决矛盾纠纷的实效。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2023年12月25日]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 民生无小事。背街小巷治理、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厕所革命……这些群众身边的民生事,事事关系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安康。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用情用力解决好这些“关键小事”,主题教育才能顺应群众期待,真正走深走实。党员、干部要及时敏锐地洞察群众所思、所忧、所盼,把心思用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上,把功夫下在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机制上,用真抓实干赢得百姓口碑。[2023年12月19日]
倾听“青声”:通过网络走好青年群众路线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离不开青年这股富有蓬勃生机的力量。新时代青年在活动空间上呈现出新的特征,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其中29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占比为32.2%,这也要求青年工作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通过网络走好青年群众路线,增强青年数据力、青年思想力、青年组织力,更好了解青年、引导青年、推动青年发展。[2023年12月15日]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内涵与独特优势用 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首要的就是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独特优势。[2023年12月15日]
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我们党推进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性飞跃,作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的重要论断,科学地揭示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特征,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基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现代社会治理既是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的当代实践,又是社会主义民主优势的具体表达,更是党领导人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重要保障。[2023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