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枫桥经验”加强基层建设 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完善信访制度,到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从辽宁省沈阳市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省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这些都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的生动例证。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应围绕重点工作,持续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机制。[2023年11月10日]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新时代“枫桥经验”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从完善信访制度,到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从辽宁省沈阳市牡丹社区的“三零”工作法,到福建省明溪县“侨乡枫桥”解纷工作法……这些都是“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丰富发展的生动例证。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应围绕重点工作,持续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并将其上升为制度机制。[2023年11月6日]
以“基层之治”夯实“中国之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新时代“枫桥经验”更加强调党的领导、更加彰显法治思维、更加突出科技支撑、更加注重社会参与,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成为我国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金字招牌”。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更加完善,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23年11月5日]
谱写基层善治新篇章——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述 60年前,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此后,“枫桥经验”从一地走向全国,扎根广袤中华大地,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拔节生长、枝繁叶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各地紧紧依靠群众探索创新,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枫桥经验”在新时代不断丰富发展,书写一个个基层治理的鲜活故事,铺就一座座沟通党心民心的连心桥,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11月5日]
从群众“眉头紧锁”中找破解之策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要传承“四下基层”好作风,怀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深入基层、走入现场、融入群众,在真听真看真问中了解真实情况,找准找实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才能把基层“冒热气”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经验带上来用起来,使党的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2023年11月3日]
坚持“四下基层” 走好群众路线 当前,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扎实开展,“四下基层”是重要抓手。福建省委召开全省深化运用“四下基层”、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会,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同时,组织专题调研组,循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足迹,赴宁德古田、周宁、霞浦、福安和福州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与亲历见证“四下基层”的党员、群众面对面交谈,与基层一线的同志深入交流,系统总结“四下基层”的经验启示,深刻感悟大党大国领袖的崇高风范、思想伟力、政治智慧、人民情怀,更加自觉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2023年11月1日]
金台潮声 | 用实干推动发展、取信于民 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作风就是形象,体现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当中。主题教育中,党员、干部要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联系个人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自觉同党性党风党纪要求对标对表,深刻检视自身在密切联系群众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对于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要抓早抓小、扭住不放,制定完善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风正气。[2023年10月31日]
凝聚群众力量实现基层善治 实现基层善治,要以人为本,以民为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基层社会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与民众诚心交流、真情融合,切忌脱离群众。要将单个的力量凝聚起来,这需要各级组织和干部在宣传引导、组织服务群众上跟上时代的需要。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我们党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环境、就业、法治等领域的实际需求,把“一袋米”“一分钱”的“小事”视为民之“大事”,让“立刻办、马上就办”成为常态,让人民群众满不满意、答不答应成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因此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应躬身勤言以民为师“问民需”。[2023年10月28日]
人民时评 | 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 调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人民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素有“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规模较大,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调解作用,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23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