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接访下访制度化常态化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面向新时代,不忘来时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接访下访群众,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谱写了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新的赶考之路上,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传承弘扬好“干部下基层开展信访工作”经验,对于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2023年9月25日]
金羊网评:网络“直通车”,民意“接收器” 大数据时代,人民群众的沟通有了新平台,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有了新载体,搭上数字技术的快车,将农业数据送上云端,将就业信息送到云平台,通过数据的记录、分析,让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一点一点在化解。架起网络“连心桥”,通过“领导留言板”等网络问政平台,群众可以“点单”,可以“评单”,让网络这辆民意“直通车”,精准对接群众“微需求”和“微心愿”,精准服务民生,取得事半功倍的服务效果。[2023年9月22日]
中国之治显智慧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这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2023年9月21日]
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思想纵横)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既是对我们党百余年来理论创新经验的深刻总结,又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重要途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2023年9月21日]
让“关键少数”成为遵守党规国法的模范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紧紧围绕“应知应会”这一重要要求,创新性引入清单制度,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走深走实。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治国理政,关键在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谱写全面依法治国新篇章。[2023年9月20日]
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提升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信息革命时代潮流发生历史性交汇这一时代方位,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发展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擘画了建设网络强国的宏伟蓝图。[2023年9月18日]
纵横 | 为民服务须问需于民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常态化工作机制的意见》,梳理汇总了57个地方和部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典型经验案例。海南有两个案例入选,其中之一是“‘我陪群众走流程’,推动服务更优化”。这一活动,让各部门负责人走出办公室,转换角色、变换视角,从群众办事和经办工作两个角度,去发现、解决政务服务中的问题、堵点。服务群众、改进工作,关键要回答好难点怎么找、痛点如何破的问题。“我陪群众走流程”,更好体现了群众立场、突出了群众需求。工作人员有怎样的“烦”?企业、群众有何种“难”?领导干部亲自体验一番、收获真实感受,有助于找到破题之道。[2023年9月15日]
切实增强群众工作效能(有的放矢) 群众工作是党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以来,群众工作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工作对象更加多元、工作内容更加多样、工作环境更加复杂、工作要求更加务实。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结合,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效能。[2023年9月12日]
人民至上的实践要求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列宁强调,人民群众是“自觉的历史活动家”“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2023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