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立言、为人民代言的理论,是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这为我们广泛汲取人民智慧、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2023年8月3日]
以督查式调研推动工作落实见效(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主题教育中,国家信访局把推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深入调研总结“浦江经验”,印发学习运用“浦江经验”推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通知,与浙江联合召开“浦江经验”交流会;督查调研《信访工作条例》落实情况,推动向有关部委交办典型信访积案……[2023年8月3日]
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核心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唯物史观来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特别就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人民至上,则是唯物史观在新时代的集中彰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鲜明品格。[2023年7月31日]
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 在各地实践中,解决“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多倾听基层干部的声音,能从源头上最大限度避免产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有的职能部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盲目开发应用软件,美其名曰“数字赋能”,实际上却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不符合基层实际,往往成为无用的负担。[2023年7月31日]
真正把“指尖”上的负担减下去 近年来,电子政务平台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和为民办事的效率。不过,有的地方在政务电子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工作应用软件开发过多过滥、数据重复申报、过度“留痕”等“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加重了基层负担。近日,记者赴多地采访,了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具体表现,与读者、网友、专家等共同探讨如何为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2023年7月31日]
“执政为民”与互联网特性高度契合 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已近30年。这些年来,美西方一些人和势力想用互联网“对付中国”和我们努力“过互联网这一关”的激烈博弈长期存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网络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分析这一局面的背后,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尤其是“执政为民”与互联网的基本特性高度契合。[2023年7月28日]
“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发言摘编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党政机关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实际行动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2023年7月28日]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有的领导干部“嫌贫爱富”,只到工作局面好、出亮点出典型的地方调研;有的“蜻蜓点水”,把调研变成“坐着车子走,隔着玻璃看,临走拍拍肩,以后好好干”;还有的领导干部到了基层,在情况尚不明了的情况下,随意发议论、作“指示”……种种被基层诟病的调研“套路”,根子都在于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2023年7月27日]
扎实推进主题教育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就是把党的创新理论运用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将其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2023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