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每年召开全国两会这一重要制度安排,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形成的。这一制度安排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的特点和优势,充分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2022年3月28日]
中办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 着眼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2022年3月22日]
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在我国,信访制度是公民表达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日常运行中,除来信来访方式外,各级党委和政府普遍建立党政领导阅批群众来信制度、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制度、领导包案制度和领导下访制度,还开通了网上信访机制,优化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这些信访工作方式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有利于信访人及时便利、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出信访事项,表达诉求。通过信访工作及时回应各类民生需求,能有力推动社会矛盾问题有效解决。[2022年3月21日]
“中国之治”有着坚实的民主基础 民主,起始于人民意愿的充分表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从多个渠道征求和听取了几千条意见建议,其中汇总精选有代表性的网民建言1100多条,重点意见得到了吸收。广大网民踊跃参与“我给全国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积极建言献策,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各类建议直达全国两会。今年,全新优化升级的“2022·代表/委员对政府工作留言”小程序正式上线,代表委员的留言经过分类整理、梳理汇总,将及时转有关部门办理回应。[2022年3月14日]
《两会夜话》:有事好商量 民主就在身边 随着形式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拓宽,“民主”这一话题越来越受到群众关注。今年,“全过程人民民主”入选“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从人民大会堂到百姓家门口,中国的民主越来越可知、可感、可及。[2022年3月12日]
代表委员热议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代表委员表示,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2022年3月10日]
中国式民主一切为了人民 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关注国家发展大事、社会治理难事、百姓日常琐事,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体现人民意愿、听到人民声音,有效防止了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现象。[2022年3月2日]
“有事好商量”的中国智慧 中国文化历来就有“有事好商量”的传统,小到家庭、邻里,大到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在涉及群众的事务上,往往通过“商量”的办法解决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倡导团结合作、沟通说理、协商讨论,这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文化土壤。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协商民主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关键是其契合我国文化传统、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2022年3月1日]
中国式民主为什么行得通、很管用 今天,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人民依法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人民的民主生活丰富多彩,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焕发勃勃生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我们就一定能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202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