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和角落”见真章(思想纵横)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把“改进调查研究”摆在第一位。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重在求“深”,不能只看“花瓶和盆景”,更要看“后院和角落”。[2025年4月24日]
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工作,强调“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充分调动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风险挑战,激发基层活力,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并对基层治理作出重要部署。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形成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4月23日]
坚持群众路线: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其价值取向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意志,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群众路线,也是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一贯做法和重要经验。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法治建设始终把党的群众路线置于核心位置,从人民的需要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短短13年间,边区政府高效出台了1000多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纲领性文件,逐步构建起较为系统完备的法治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法治建设实践始终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切实有效地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赢得了边区人民的广泛认可与坚定支持。这为巩固根据地和红色政权,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2025年4月23日]
始终牢记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人民至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人民群众心坎上,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从而凝聚起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2025年4月18日]
守牢党的生命线(思想纵横)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重把准人民脉搏、回应人民关切、体现人民愿望、增进人民福祉,努力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以来,从抓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超标办公用房,到抓节假日、抓“八小时外”、抓日常……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让人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党心民心更加凝聚。[2025年4月17日]
善于从群众的逆耳言中发现作风问题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这样才能听到实话、察到实情、收到实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从群众的批评意见中发现作风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我们要在开门教育中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善于听取群众的逆耳言,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2025年4月16日]
人民网评:干群同心,形成战胜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基层的种种问题,很多是因为党员、干部心里没有群众,不去做、不想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或无视群众期盼、或不敢应对诉求,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相反,如果党员干部作风出了问题,甚至于歪风邪气盛行,吃拿卡要、雁过拔毛等风气大行其道的话,群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进而累及党的群众根基。[2025年4月11日]
作风接力 跨越时空 在2024网上群众工作大会上,“政绩观”文艺演讲环节以艺术烛照初心使命,大会播放的视频中,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三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足迹穿越时空,与当代党员干部的奋斗图景交相辉映。这场跨越60年的精神共鸣,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的传承脉络。而这股精神力量的现实映照,正是始于2012年那场激浊扬清的作风之变。经过十三载躬耕笃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改变中国。这场跨越时空的作风接力,既是管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我们党始终走好群众路线的庄严宣示。[2025年4月10日]
面子都是老百姓给的 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中国。各地各部门推出一系列反“四风”、树新风的有力举措,“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传承弘扬,“接诉即办”改革持续深化,让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群众中去、为民办实事。大家笃信笃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群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面子”。[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