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开始上市,在宜南山区的湖㳇镇,梅农们的脸上挂满了丰收的喜悦。近日,商业性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在宜兴试点推广的好消息,更是让广大梅农吃下“定心丸”。
湖㳇镇张阳村农户应梅红,种植杨梅已有18年,往年每到杨梅采摘期,她总是担心“老天爷不给力”。6月2日,她向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支公司缴纳了2.4万元保险费,为自家100亩杨梅园办理了全省首单商业性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在即将到来的梅雨季,她投保的杨梅园如果遭遇连续降雨,可以得到相应的保险赔付。
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杨梅之乡,全市种植杨梅面积近2万亩,尤其是湖㳇镇从上世纪80年代起引种“荸荠”和“东魁”等优质杨梅品种至今,全镇杨梅园面积1.2万亩,年产量近万吨,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等称号。万亩杨梅园环绕湖㳇山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渠道。但由于杨梅成熟采摘期恰逢梅雨季,一旦遭受暴雨灾害,会给梅农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像养孩子一样种植杨梅,辛辛苦苦一年,最怕的就是进入收获季时连续遭遇大雨。”回忆起2016年连续梅雨肆虐对杨梅经济带来的影响,应梅红和湖㳇不少梅农一样,依旧心有余悸。湖㳇镇农服中心主任朱月明说,虽然当年该镇及时举办杨梅音乐节等一系列活动,但梅农们的产销损失率依旧近30%。杨梅落果严重,又诱发霉病,暴雨也阻碍了宜兴及周边地区市民自采游的兴致,有梅农甚至“颗粒无收”。
“农业是看天吃饭,开展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能增强种植户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中国人保宜兴支公司经理沈婷说,在梅雨季来临前,该公司及时将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列入今年首批自主创新开发的农险产品。全省范围内没有可借鉴产品,公司员工就向果农和农技专家请教学习,并在市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从可行性研究到条款的论证,再到最后保险监管部门报备,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创下全省农险条款开发新记录。
据介绍,创新开发的杨梅采摘期降雨指数保险,针对杨梅成熟未采摘阶段发生连续降雨天气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是对杨梅生长期风险较为集中的某一阶段某一特定风险进行保障。沈婷说,只要降雨量达到保险合同约定的起赔标准就可理赔。理算时,根据条款中降水指数赔偿对照表,就可得出不同降水天数不同降水量的赔偿标准,不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方便快捷,梅农们也一看就懂。
“不管收成好不好,保险都要保。如果遭遇天气灾害,起码前期投入还可以有个保障。”在这个闷热的初夏,张阳村村民们晚上乘凉多了一个话题。应梅红俨然成了村里的义务保险宣传员,经常给梅农们推荐保险。据统计,自该保险开办以来,5天内已有参保种植户10余户,参保面积近千亩。(记者赵辉 见习记者孙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