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征文专题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9亿,绝大多数群众都是网民。“群众在哪里,党的群众工作就要到哪里”,这意味着互联网已成为最重要的群众工作阵地。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做好群众工作, 已成为互联网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重大课题。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是适应内外环境变化、增强群众工作实效性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要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精神。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内容丰富,其核心是认为工人阶级的政党“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即党的价值在于实现群众的自身利益。在群众工作中,党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把群众冷暖放心上,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要求也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时代党的群众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党的群众工作的目的是赢得最广泛社会力量的支持,持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党的群众工作实现对社会力量的全覆盖提供了极大便利和技术支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是运用好互联网这一新的群众工作介体,形成更加畅通高效的察民情、听民声、聚民力、汇民智、解民忧机制的关键所在。按照“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要求,只有加快推进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创新,才能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对面”是做好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根本前提。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创新“面对面”就是充分借用互联网的交互性优势,建立完善群众工作主体与客体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客体则是群众。传统群众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往往成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互联网的交互性深刻影响着群众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极大增强了群众的平等意识和权利观念。如何适应互联网这一群众工作的全新环境,处理好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中主客体之间关系,考验着党的执政智慧和执政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构建完善的互联网群众工作主客体互动机制,党员干部通过互联网平台“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才是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聚集群众智慧,“面对面地做好群众工作”,有效提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以此增强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实效性。
“心贴心”是做好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心贴心”就是充分借用互联网覆盖面广、应用性强的特点,构建完善的互联网民意表达机制,使互联网高效实现“把各种渠道的群众反映综合起来受理和解决”,使互联网成为群众民意表达的“聚合地”和群众政治参与的“舆论场”,以此高效沟通联结党心民心。2020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武汉东湖新城社区社区工作者们要“用心用情为群众服务”,真正做到“真心为群众着想, 全力为群众造福”,真正做到与群众心贴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互联网成为党同群众心与心交流沟通的“连心桥”,也才能真正实现党与群众共命运,为党持续厚植执政的群众基础。
“实打实”是做好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根本目的。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实打实”就是充分借用互联网强大的技术保障和互联网开放、快捷、便利的优势,构建完善的互联网群众服务机制。“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群众工作的实质是服务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群众工作中要“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各级群众工作者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从满足群众美好的生活需要出发,通过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实效性。诸如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就业”等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积极开拓“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扶贫”以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不断增强互联网时代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群众工作要求,构建完善的互联网群众工作主客体互动机制、互联网民意表达机制、互联网群众服务机制,推动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创新发展,是我们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应对群众工作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作者:李新芝,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师范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注:本文刊发时有所删改。征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更多来稿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