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乐颐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石禹——

“关键得益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本报记者 张艺开
2023年05月26日10: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西傍杏林湖公园,南临桥南路早市,北边是佳木斯大剧院,乐颐老年养护中心闹中取静,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中心地段。

推门进楼,棋牌室、图书室、保健室、健身室,一应俱全。今年39岁的乐颐老年养护中心负责人石禹,从事养老服务已6年多,“如果说自己事业小有所成,关键得益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2006年3月,石禹退伍复员后到哈尔滨市一家物业公司工作,后在佳木斯市自主创业成立物业公司。10年的物业工作经历中,他服务过很多独居老人。

年过七旬的林文(化名)老人是其中之一。子女在国外工作,林文常年独居在家,石禹不时帮他买菜、送药、代缴水电费,时间长了,有了感情。

“有一次,我帮老人换灯泡,发现他家里的马桶已经堵了好几天,水龙头也漏水,但他怕给我添麻烦,一直不好意思说。”石禹说,像林文这样的老人,他能讲出好几位,“一些独居老人在饮食起居、看病就医等方面,没能得到及时照顾。如何帮着解决老人的照护难题,是我那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2016年1月,一则新闻让石禹印象深刻。那则新闻报道了民政部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推动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4项工程。“我当时就认定,养老服务业一定大有前景。”石禹说。

2016年11月,石禹创办了乐颐老年养护中心。万事开头难,适老化改造怎样进行,墙面地板如何装修,人员管理怎么跟进,石禹样样犯难,“翻了很多书,仍旧无从着手。”

直到来到向阳区民政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递上文件,给予相应的政策指导,石禹悬着的心才落了地。“针对适老化改造等一揽子问题,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带着专业医护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上门,在我们养护中心开展了好几次指导培训。”

“这些年,各级民政部门定期开展培训,几乎每个季度都会安排几次。”搬出厚厚一摞学习笔记,石禹逐一给记者翻看:内容涵盖经营管理、卫生防疫、生活照护等多个方面。“现在,我们开展养老服务越来越得心应手。”石禹说。

政府部门不仅做指导,还给资金。根据2014年7月黑龙江省民政厅、财政厅印发的《关于提高资助民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补贴标准的通知》,石禹创办养护中心,每张床位可以获得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及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

“按相关政策,从去年起我们每床每月100元的运营补贴涨到了200元。”石禹说,“这些支持是我们先前没有想到的,我们也相应调低了收费标准,让老人们少花钱,享受政策红利。”

老人生病了怎么办?“养护中心隔壁就是向阳区桥南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禹说,近年来养护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医养结合联合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每季度都上门坐诊、逐屋巡诊。

佳木斯市民政局局长王科明介绍,目前,佳木斯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已与147家养老机构开展签约服务。

政策助力,服务用心。在乐颐老年养护中心,记者看到,每位老人都有专属的健康档案,对其住院病历、用药记录等详细造册。每个房间的门后,挂着入住老人的信息卡,其生活习惯、饮食喜好、特长爱好等,一目了然。“根据老人各自的特点,我们在日常供餐、活动组织方面更能精细服务,让他们住得舒心、安心。”石禹说。

养护中心内,还不时可见一件件书法作品、手工艺品,这些都是老人们的作品。

“老人也喜欢体验新事物,需要被肯定、受尊重。丰富老人的文化娱乐活动,我们要和他们交朋友。”石禹介绍,几年来养护中心和市里多位书法老师、声乐老师、民俗文化爱好者建立起长期合作,每月邀请他们来给老人免费指导授课。

长期合作的建立,得益于佳木斯市民政局建立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市里将一些文化团体、志愿者、专业教师等信息录入平台,方便养老机构根据需要选择相应服务。”石禹说。

刚入住养护中心时,独居惯了的李军(化名)老人每日房门紧闭,和周围人交流很少。常在养护中心与老人同吃同住的石禹,借着帮李军洗澡的机会,一边给他搓背,一边介绍中心开展的声乐课,鼓励老人参加。

禁不住石禹几次三番动员,李军终于走出房门,在一次声乐课上一展歌喉。没成想,他声音浑厚,引得老人们连连夸赞。“现在,老人成了乐颐艺术团成员,唱歌、相声、三句半,样样精通。去年元旦晚会,他还自告奋勇登台表演。”石禹介绍,养护中心工作人员中,85后占了1/3,有的常年吃住在养老院,“他们精心照料老人生活,更给老人最长情的陪伴。”

精细服务,赢得口碑。2021年7月,石禹当选佳木斯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会长,去年12月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养老服务先进个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6日 13 版)

(责编:施云娟、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