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医共体建设 彰显“1+1>2”效应

2020年10月09日09:31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宜兴医共体建设 彰显“1+1>2”效应

“徐医生,您看看我现在吃的药需要调整吗?”近日,宜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义诊专家团队赴张渚人民医院开展免费义诊。一大早,陈卓英老人就和病友们慕名在医院门诊大楼里排起了长队。

今年74岁的张渚镇居民陈卓英接受心脏手术后一直在服药,得知专家来张渚镇义诊,可把他高兴坏了。陈卓英说,自己患有心脏病,每次去城区医院复查,家里人总要陪着才放心,一来一回光路上就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十分不便。如今,他在家门口就能挂号看病,很是高兴。

三甲公立医院的专家为什么会“沉”到乡镇?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科学探索医联体和医共体服务新模式,加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加快优势医疗资源下沉。一批乡镇基层医院和市内、省内外医院“喜联姻”,成功打通优质医疗资源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3床病人的CT报告出来了没?”“明天手术安排年轻医生观摩学习!”市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生金俊自进驻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来,每天都在这样忙碌着。通过建立紧密型医共体,金俊等业务精英汇聚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建立肿瘤科联合病房。强强联合,放大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专科效应,提高肿瘤病人市内就诊率,减少外转率。仅半年内,该院肿瘤科联合病房就收治肿瘤患者400余名,业务收入也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市人民医院院长葛志军说,通过在磨合中实践和成长,医共体建设已发挥出“1+1>2”的效应。三甲(三级)公立医院的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通过“手把手”教学,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诊疗能力,还实现了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全方位的帮扶。同时,基层医护人员到合作医院进修等也开通了“绿色通道”,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作为全市两大医共体龙头医院之一的市中医医院,也与我市17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医共体结对关系。今年6月,市中医医院与徐舍医院,不仅牵手开设“妇产科联合病房”,而且创新设立了妇科“高倩中医工作室”、儿科“张小云专家工作室”等多个名医工作室,以更好发挥名医示范、引领作用。“城里专家下乡来,看病太方便了!”一传十、十传百,除了当地百姓,乡邻村镇的居民也慕名前来就诊。徐舍医院院长徐建伟感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但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还促进了基层医院的发展,一个个名医工作室宛如一块块‘金字’招牌,现在医院住院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以上。”

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我市多家基层医院还“长袖善舞”,积极“上联”国内三甲医院,并从医疗资源下沉中获益。屺亭医院“牵手”无锡九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牵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三甲医院在泌尿外科、精神病专科等领域国内一流医疗技术,被成功“嫁接”到宜兴,极大提升了我市基层医疗水平。屺亭医院院长陈宏伟介绍,该院所处的经开区工业企业多,部分企业员工发生危重工伤后,因医院医疗技术所限,只能让病人转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治时间。而作为江苏省首家三级骨科医院——无锡九院在手外伤治疗、断指再植等方面技术水平全国领先。现在无锡九院不仅在技术、管理等各方面对屺亭医院进行扶持,而且还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帮助其快速解决技术问题。陈宏伟说,有些高难度的手术,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通过远程会诊,第一时间便可轻松完成。

“省内外专家团队赴宜兴基层医院开展服务也已经成为常态,仅10月份全市十多家医院就将有93名专家来宜坐诊。预计全年异地、市域内医生交流将达数千人次。” 市卫健委副主任吴俊东介绍,自去年年底,入选国家首批县域紧密型567个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创新机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医共体医卫服务管理同质化的通知》《2020年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目标任务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促进紧密型医共体内资源流通共享、信息互联互通、人财物统筹管理,真正让百姓获得更高质量的医疗保障。目前,县域内就诊率约88%,县域外转诊率逐年降低。预计至今年年底,我市将基本建成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联动协作机制,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占比增长10%,县域内就诊率达90%。(记者 周波)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