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献策|非遗传承可探索构建“学历教育与师承培养”双轨并行模式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为更好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于“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人民网受权开展“我为‘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征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王一君作为特邀专家参与本次活动。王一君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一主题,就如何构建非遗传承人可持续发展体系,让古老的技艺后继有人建言献策。
构建体系保障技艺后继有人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国瓷陶艺书画院院长王一君
非遗传承人担负着将非物质文化从静态的“遗产”转化为“活态”的资源的责任和使命。构建新时代非遗传承人可持续发展体系,让古老的技艺在当代后继有人,对于维系文化多样性、确保非遗保护的永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健全国家、省、市三级传承人名录动态管理机制,设立中青年传承人专项扶持计划。深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探索构建“学历教育与师承培养”双轨并行模式。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代表性传承人待遇分级保障制度。构建传承人互助合作机制,促进传承人队伍交流互鉴与互助合作,推动建立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善传统工艺专利快速审查及维权援助机制。
健全创新发展生态。加大传承基地、传习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传统工艺振兴与乡村全面振兴、文旅融合发展协同。加快推进国家非遗数字云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非遗数字资产确权体系。
构建社会参与格局。设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专项基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公益捐赠、设立信托等方式参与支持,建立健全非遗传承社会贡献评价体系,对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的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
(人民日报记者王者采访整理)
设计:吴佳秀、刘喆妍(实习生)
相关阅读:
人民建议·献策|强化“文化+”,让文化既能“入心”也能“入市”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