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人民建议·献策|创新文博场馆展览形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25年10月31日13:38 | 来源:人民网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吸收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为更好体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以多种方式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于“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人民网受权开展“我为‘十五五’文化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征集。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作为特邀专家参与本次活动。宋燕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一主题,就如何激发文博场馆创新创造活力建言献策。

激发文博场馆创新创造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

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创新性的保护手段、传播方式和价值转化,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了时代活力,让我们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使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让历史智慧在当代社会持续焕发新生。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打破体制机制障碍、优化运营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完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评价体系,实现文化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转化,为文博场馆注入持续发展动能。

培育良好文化人才生态。人才生态建设是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是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既要构建专业化的人才梯队,也要培育社会参与力量,形成专家引领、公众参与、代际传承的良性循环,为文博事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多层次人才保障。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在展览和社教活动中,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文物阐释与传播。创新展览形式和互动场景,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公众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增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激发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人民日报记者姚雪青采访整理)

设计:吴佳秀、刘喆妍(实习生)

设计:吴佳秀、刘喆妍(实习生)

(责编:彭姝婷、施云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