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于民:中国地方治理提质增效的一把“钥匙”
在福建省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大家都熟悉这样一串数字——1436。这是当地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联络口号”,也是顺应民意、推进民生工程的一把“钥匙”。
“1436”是“有事商量”的谐音,罗源当地干部将其称为“1436有事好商量”工作法。这个工作法体现了罗源县以问题为导向,瞄准群众需求,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治理逻辑。
全党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调要自觉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北山村出产的对虾远近闻名。近年来,当地对虾养殖产业不断发展,村集体所有的85亩虾塘的租赁权逐渐成为养殖户眼中的“香饽饽”。
“这些虾塘租赁不仅事关村财增收,也关系到村集体产业发展。”北山村党总支宣传委员杨红红介绍,镇村干部围绕“虾塘承包租金如何确定”“虾塘重新招标如何保障公平公正”等相关问题,实地走访了村虾塘养殖户和集体虾塘原承包户,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虾塘招标过程要公开透明、让利于民,配套设施要尽快健全,虾塘管护要常态长效……围绕这些问题,北山村组织了一场“有事好商量”活动,村干部、党员代表、乡贤代表、村民代表聚集在一起,现场讨论商定了集体虾塘租赁事宜。
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一位养殖户以17.6万元/年的价格竞得了85亩集体虾塘的经营权。“跟往年相比,租金收入将近翻了一番。”杨红红说。
罗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凯说,“1436有事好商量”工作法为办好群众的身边事、大家事、公共事和长远事搭建了一个平台,不仅畅通、规范了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通道,也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深刻彰显了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郭跃认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体现在基层治理中,需要有效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能力,密切联系群众,考验着执政者的思路与水平。
这次主题教育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在郭跃看来,这将进一步提升地方党政部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基于问题导向的治理模式更加高效。
3月28日,在杭州市临安区昌化镇联盟村,网格党员栗雪锋(右)为90岁的独居老人帅美珠送餐,并了解她当前的困难和需求。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一串更广为人知的数字——12345,通常被称为“政府服务热线”,是各地人民群众遇到问题可以提出服务诉求的“热线”。12345热线已成为各地为民服务的重要政务平台。不少省份还推行了12345“接诉即办”快速响应机制。
为拓宽互联网诉求服务渠道,江苏今年4月正式上线“晓苏”政务问答台,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提问更便捷,还可检索类似问题的以往解答。
“昆山落户新政策实施了吗?”“跨区营业执照地址变更是否需要办理手续,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将沈阳缴纳的社保迁移到连云港?”“吴江区老年卡公交卡在哪里充值?”……打开江苏12345小程序“晓苏”政务问答台,从企业设厂、居民落户,到补办出生证、老年卡充值,这些百姓关心的问题都有相关部门的解答。
这是4月23日拍摄的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认真倾听民意,可以凝聚共识、优化决策、提升治理效能。各地党政部门通过公布服务热线、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网上建言献策等方式,广泛征集群众及各方意见建议,更加精准地回应群众期待。
北京梳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并对过去一年12345热线接单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了新一年重点民生“任务单”;浙江湖州推出“有事找代表”线上平台,实现百姓随时表达诉求、代表全天候履职;四川南充举行政企“早餐会”,在较轻松的氛围中帮助企业解难题。
“技术赋能治理手段提升,公众参与公共治理意识增强,将进一步推动各级党政干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办好群众关切事,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郭跃说。(记者杨晓静、张华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