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希望田野上的“追梦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熊宝星

2020年10月23日10:18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希望田野上的“追梦人”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位于宜兴市徐舍镇鲸塘村的宝星家庭农场,在希望的田野上追逐梦想二十载的农场主熊宝星也迎来了“丰收季”——日前,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通过公示,熊宝星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多年来,凭借独到的眼光和不服输的闯劲,这位新型职业农民以新技术、新服务、新理念带动农户共享收益,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精品农业发展之路,展示了新时代新农人的新风采。

  年逾五旬的熊宝星,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年轻时他曾到大城市跑过运输,也承包过砖瓦厂。随着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2001年他毅然回乡,做起了地地道道的农民,承包村里300多亩地,创办鲸塘无公害蔬菜基地,与日资企业市万昌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生产合作关系,让蔬菜源源不断地出口到日本和美国市场。

  高级农艺师张有智,2003年从安徽某高校退休后就被熊宝星邀请到基地担任顾问,携手把农场从300余亩打造成1200余亩的“绿色王国”,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蔬菜到小麦、水稻,并涉足农机服务的多种经营模式。在他看来,农场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是熊宝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种养新技术的追求。作为新型职业农民,熊宝星不仅热衷于参加国内各类农技交流和培训课程,还勇于尝试生态化种植各色农业新品种。为使自己的新品菠菜、小圆菜等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他长期聘请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施用有机肥、利用诱虫灯和生物农药灭虫。尤其是2013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采用自然农耕的方式,试种了有“世界米王”之称的“越光大米”和有“江苏最好吃的大米”之称的“南粳46”。当年秋收时节,几十亩高档大米被抢购一空,上海一批高档寿司店签订协议长期采购“越光大米”。近年来,农场累计出口蔬菜1.5万余吨,创汇近百万美元,巅峰时期基地日用工260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药剂是否对路、用药方式是否正确……少数种植户麻痹大意、心存侥幸,防治效果不理想。”受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今年“两迁”害虫自5月底迁入后就持续不断,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的迁入峰次、迁入虫量均列2010年以来首位。“马上做好技术指导工作,让广大农户第一时间知晓相关病虫防控技术,掌握防治主动权。”每个月,在农场里的宝星劳模创新工作室,都会定期举行类似的技术交流活动,加强与农户之间的沟通、联系、合作,利用工作室的人才、技术、创新思维等优势,聚焦解决农户生产的现实问题。

  “当代劳模不只是吃苦耐劳的代名词,还应该起到示范、带头和创新的作用。”宝星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之一、高级技师熊永祥述说着大家创办工作室的初衷。近年来,创新工作室成员沉下心来、伏下身去,在一线农业技术实践中与农业企业、农民群众对接交流,“技术走亲”到基层,“问诊把脉”解难题,将先进理念传入心、实用技术送入田。尤其在梅雨季节、高温季节等农业生产的关键期,工作室成员在熊宝星的带领下,到农户田间手把手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安全生产等实用技术的指导,用食物的绿色健康品质带动农民增收。熊宝星结对挂钩帮扶的对象陶辉,过去一直从事普通水稻种植,农场获利微薄,他本人对前景很是悲观。在熊宝星的建议下,陶辉试种了高端大米“南粳46”。这期间,熊宝星不仅为他提供优质的种子,还慷慨地教授技术,把好种植关。当年,农场就获利10多万元。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有种粮大户前来“取经”,每次,熊宝星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大家抱团闯市场,既能一起赚钱,又能把宜兴高端大米的形象树立起来,何乐而不为呢?”

  眼下正值秋收大忙时节,在徐舍镇鲸塘村一片片金色的稻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当起“甩手掌柜”的农民们站在田埂上,乐呵呵地看着水稻在轰鸣的机器声中完成收割。入秋后阴雨天气较多,不利于水稻收割晾晒,广大农户在宝星家庭农场的帮扶下,纷纷提早动手,抢收水稻。“今年秋天雨水大,得尽早把水稻收回家。”看着丰收的水稻,熊宝星难掩心中的喜悦。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金黄色的稻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在农机手熟练的操作下,一会儿工夫就完成了一大片水稻的收割。

  近年来,随着流转土地增加,我市兴起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将农业生产的耕、种、防、收等作业环节委托给服务组织完成,从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能提升,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保粮食安全增加保障。宝星家庭农场也顺势而为,投资300余万元设立宝星为农服务中心,先后购进烘干机、植保机、收割机、插秧机等大型农机具50余台(套)。集约化的经营让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不仅降低了农场的经营成本,也进一步扩展了农场为农服务内涵。农场每年为周边农户提供犁地、育秧插秧、植保和收割2万余亩次,只收取成本费用,为广大中小粮食种植户带去了高质量的服务,免去广大农户的后顾之忧。为了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准,熊宝星还参加了南京农业大学组织的农机课程培训班。他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运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目前,农场还承担徐舍镇秸秆还田课题一项,负责面积5900余亩,通过带头秸秆还田使广大农民更加信服秸秆还田的好处,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广大粮食种植户从中受益,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天变得更蓝了。

  二十年的土地情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大家都看在眼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农场先后被评为无锡市三为三新示范基地、江苏省示范基地、2015年度无锡市优秀家庭农场、2016年度江苏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018年度无锡市十佳示范家庭农场等,多次获得宜兴市农业发展先进集体荣誉。农场生产的“乌塘堰大米”和“越光大米”被评为绿色食品,乌塘堰品牌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乌塘堰大米”被评为江苏省名优产品。(记者 赵 辉)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