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音符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强音”

2020年08月26日09:21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陶都音符 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最强音”

炎炎夏日,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会畅聊,成为现在很多陶都村民消夏的新方式。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如润物无声的好雨,滋养着千年陶都的新风尚。

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宜兴近年来积极探索新时代理论宣讲新路径新模式,不断聚合各界宣讲人才,整合各类宣讲阵地,建立起纵向涵盖城市、农村(社区),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网络,让理论宣讲从“盆景”变为“风景”。如今,一朵朵美丽芬芳的“杜鹃花”在陶都大地竞相绽放,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深入基层、落地生根。

  厚植人才 夯实宣讲根基

挖掘宜兴的名人文化;对宜兴现存和已湮灭的古街古巷作走访调查;将宜城街道各社区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居民身边的新人新事新风貌等编写成稿,激情宣讲……最近一段时间,“身兼数职”的退休老同志李德荣东奔西走,忙得不亦乐乎。自退休以来,参与各类社会组织活动、为社区居民开展志愿宣传服务等工作,几乎占满了他所有的时间。

李德荣曾是原市广播电视台的一名方言节目主持人。2019年,陶都大地遍开新时代文明实践之花,他义不容辞地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伍中。他创办的“德荣微讲堂”主要向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文明新风、优秀传统文化等。“德荣微讲堂”的名气越来越大,还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有市民专门从官林、太华等地赶来聆听,市委宣传部、宜城街道的部分宣讲志愿者代表也纷纷加入宣讲队伍。

传播党的政策和好声音,如何突破“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往往是基层理论宣讲时常面临的实际问题。近年来,为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我市结合实际,统筹谋划,精心组织,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活动开展有硬招见实效。为建立起覆盖全域的宣讲队伍,我市成立“陶都好声音”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师团,市主要领导带头至18个镇(园区、街道)开展宣讲。为深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立足城乡一线、常驻群众身边,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的理论宣讲精兵,市委宣传部还联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启动基层理论宣讲人才能力提升计划,即“蒲公英计划”,开展宣讲骨干特训营,来自全市各板块各部门的30名“百姓名嘴”,走进大学学习培训,进一步提升了理论宣讲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我市还建立理论宣讲专家辅导结对机制,从城乡基层、企业、学校等选拔400多位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深、宣讲能力强的同志帮带培育,建立18支各具特色的“百姓名嘴”宣讲队伍,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能力素养,培养了一批覆盖广、靠得住,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始终在百姓身边的理论宣讲志愿者。他们用“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用“大白话”诠释“新道理”,传递群众语言,讲述身边故事。

  群众点单 提升宣讲实效

7月上旬,无锡市抗“疫”先锋巡回宣讲走进宜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子同袍心连心 奋战疫线践初心》《同风雨 共抗“疫”》《我们有责任做得更好》……当天的宣讲会上,6位宣讲人用朴实的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讲述了战“疫”一线的难忘故事和感人瞬间,带领听众重温了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时刻。

贴近实际、生动鲜活、通俗易懂……在全市各地,经常能听到老百姓夸赞理论宣讲。为了扎实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把理论宣讲工作做精、做深、做实,自2018年年底以来,我市不仅在市级层面成立了“陶都好声音”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师团,全市范围内还成立了环科园“连心桥”、丁蜀镇“东坡”、宜城街道“氿润宜城”等18个镇(园区、街道)“百姓名嘴”宣讲团,以及市教育局“德润杏坛”等23个市级机关部门宣讲团。经过课题征集、打磨、试讲提升,400余名宣讲团志愿者准备了百余个涵盖政策理论、农技知识、科学普及、家庭教育等类别的宣讲课题,在根据基层实际需要送课下乡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基层“点单”,宣讲志愿者“接单”模式,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讲,受到了基层百姓的欢迎。

“理论宣讲开课时间灵活,专挑周末等群众空闲时间,地点也不限,全市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户,甚至田间地头、农村小院都可以是理论宣讲的课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早其介绍,为了达到最佳的宣讲效果,我市的理论宣讲强化需求导向,注重因地制宜,宣讲“菜单”进行了个性化定制,如经开区围绕大数据、产业升级等主题进行宣讲,湖公式镇则注重旅游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等主题。

为了让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惠民政策走进基层、走进群众,在各地宣讲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用家常话、大白话进行宣讲,还以锡剧、小品、快板等艺术形式呈现,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同时还充分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定期进行推送,扩大宣讲惠及面,推动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强起来。

  品牌创新 激发宣讲活力

“关注民生抓得紧,弱势群体得关心……”近日上午,在和桥党建公园的凉亭中,70岁的邵解明正带领社区志愿者们表演群口快板《夸夸社区新气象》,赢得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去年7月,和桥镇把公园纳凉亭打造成公园型“晓Li的家”,由志愿者用宜兴话讲述百姓身边事。告别传统的台上台下模式,搬到纳凉亭的宣讲有些不一样,在这里,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比喻,真正让理论宣讲“活”了起来,在群众中入耳入心。

群众在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到哪儿。2018年以来,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城乡一体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众多文明实践新阵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遍布全市各地。其中,既有集志愿服务、文化弘扬、阅读等功能于一体,并融合当地乡村旅游特色的湖公式镇洑西村诚敬舍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也有以科普、美术教育为特色,发挥名人效应的芳桥街道江南美专及作人学堂旧址和周培源故居,还有留存历史温度、醇厚传统文化的周铁老街……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了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基地、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它们,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触角延伸至宜兴各个角落,绽放出朵朵“文明新花”。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实施“繁星计划”,即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培育计划。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中,选择基础扎实、条件良好、富有特色的场所进行重点培育、定向孵化,统一冠以“晓Li的家”(理论、礼仪、励志、立心、力行)这一品牌进行设计布置,使之成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通过孵化培育,涌现出了“德荣微讲堂”“凉亭讲习社”“初心会客厅”“忠孝传承微讲堂”等一批有吸引力、影响力的理论宣讲示范点,构建了“一镇一品”的理论宣讲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我市还在“软件”上下足功夫。我市先后制定出台《宜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宜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实施意见》等文件,高站位统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三级网络”建设,全力构建起全市域文明实践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及各所、站按照“有明确阵地、有专门人员、有统一标识、有活动菜单、有规范制度、有地方特色”的“六有”标准执行,充分整合、统筹调配各类资源。(记者 赵辉)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