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召开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

2020年11月23日10:40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不断增创项目建设新优势全力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11月21日,宜兴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召开,实地考察重点项目进展,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要求,全市上下要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振奋精神、昂扬斗志、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为“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提供更有力支撑。宜兴市领导陈寿彬、朱旭峰、何晓进、裴焕良、周斌(政府)、马钟参加会议。

这是一次项目建设的“年末比武”,也是一次互相学习的“现场教学”。当天上午,封晓春带领部分与会人员,走工地、进车间,对环科园、经开区、丁蜀镇的7个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检阅”。

呼应日益增长的新需求,生物医药、新材料产业项目在环科园“接连落子”。碧迪医疗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投资13.32亿元的预填充盐水注射器生产线及注射剂生产线改扩建项目,采用全球先进设备和自主研发的专有技术,新增8条生产线进行生产,每条生产线投资1500万美元。当得知这个用地约54亩的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超20亿元时,封晓春给予充分肯定。他要求环科园不断建强专业化招商引智队伍,进一步显化园区特色优势,集聚更多优质资本、优质项目,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江苏贝色新材料有限公司氮化铝、氮化硅陶瓷基板及构件项目总投资5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封晓春兴致勃勃地参观企业车间,了解项目进展,并对其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氮化硅陶瓷技术空白表示赞赏。他希望企业要持续加大科创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迎“风”而起,高端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产业正在经开区蓬勃发展。由江苏文灿压铸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建设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结构件项目,一期相关产品已进入量产,二期正有序推进建设。封晓春对企业持续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谋求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要求属地和相关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实际困难,进一步擦亮“宜兴业”营商环境品牌,确保优质项目高质高效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环晟新能源3GW G12高效叠瓦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相关产品具有技术更优、成本更低、转换率更高等特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总投资20亿元的硅谷电子新一代信息产业用新型基板项目,主要生产高端印刷线路板等,产品应用于5G及相关领域,有望助力企业成为知名通讯设备生产商的优质供货商。看到企业精良的设施、先进的装备、一流的产品,封晓春十分高兴。他鼓励相关企业扎根宜兴、深耕宜兴,在实现自身壮大的同时,与地方携手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推动相关产业在宜形成互补、融合、共振的良好发展态势。

支撑发展、承载未来,在丁蜀镇,特色园区和载体平台建设风生水起。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区里,首个“进驻”企业道尼尔海翼有限公司厂房主体建设已完成,主营的复合材料海星水陆两栖飞机多次试飞成功。正在推进建设中的鑫陶广场项目,计划打造集陶瓷产业新型集贸中心、丁蜀电商服务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同时建设人才公寓,为当地发展提供配套支撑。封晓春详细了解相关园区、载体的规划布局、建设运营等情况后,叮嘱有关各方要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在建园区和载体平台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同时,要创新思路做优用好载体平台,大力招引一批发展潜力大、亩均效益好、对上贡献高的科创型企业项目入驻,集聚新动能、实现新发展。

封晓春在推进会上指出,重大项目是稳增长的依托、科技创新的载体、区域竞争的焦点、跨越赶超的根本。近年来,宜兴之所以能保持稳中有进、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根本得益于全市上下紧抓项目不放松。特别是今年以来,宜兴顶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关键得益于各类重大产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不断显化价值、持续释放效益。

封晓春强调,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宜兴项目建设还存在后劲不足、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对照周边城市奋进态势、全局发展需要,还有明显差距不足。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区域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硬道理,以“坐不住”的责任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不断增创项目建设新优势,全力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

封晓春要求,全市上下一方面要立足当前、决战全年、圆满收官,千方百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积极谋划明年开年省、无锡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的“亮相”项目,以及我市列入明年开工计划的政府重点工程。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重大项目作为产业发展、区域竞争、科技创新、跨越赶超的重要支点,再谋划、实施、建成一批战略性、龙头型、基地型重磅项目,为宜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封晓春强调,下阶段,要以事关未来、长远发展的站位和意识,招引、布局一批大项目。面向“十四五”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无锡太湖湾科创带建设,重点谋划和布局一批传统产业技改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创载体类、未来产业、“三大经济”项目;结合“十四五”发展、城市功能完善等,加快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干线、基础设施、功能载体项目,为城市有机更新、创新型产业导入,提供有力支撑。要以近悦远来、亲商安商的环境和理念,落地、推进一批大项目。保障项目用地,坚持向上争取“增量”、向内挖掘“存量”两条腿走路,并树立“以亩产论英雄”鲜明导向,不断提高土地效益、产业档次、经济密度;提高审批效率,站在企业立场上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帮助项目建设单位解决困难和问题;化解融资难题,用好政银企对接的增量授信,用活现代金融手段,紧抓金融风险防控,促进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项目建设;保障人才需求,做到“双招双引”协同谋划、一体推进,为宜兴产业发展提供更强人才支撑。要以只争朝夕、尽锐出战的精神和干劲,服务、保障一批大项目。全面强化工作责任,明确市领导是分管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各板块主要负责同志要把项目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抓推进;全面强化协调联动,相关部门要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信息共享、要素保障、联动推进,加强政府重点工程立项、资金、选址、用地等统筹协调,确保项目早启动、早建设、早投用;全面强化考核督查,将重大项目建设情况作为高质量考核、日常督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激发全市上下抓项目、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点评项目建设、深入分析现状的同时,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寿彬对下阶段重点项目建设作了部署。他强调,在项目选择上要有高的标准。突出产出贡献,在园区、重点板块、重点行业探索先行逐步提高亩均产税等项目落户标准;找准产业方向,坚持“转型优先、强链造链”导向,坚定不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壮大上下功夫;守住安全环保底线,适度超前提高对引进项目的安全环保评估要求。在存量提升上要有长久的坚持。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鼓励和引导传统行业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互联网 ”,因地制宜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赋能,加快实现机器换人、效能提升,更好提升竞争优势和产出水平;综合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大力推进落后产能和转型无望企业的淘汰退出,实现降低资源消耗水平、消除潜在风险隐患、提升单位产出效益的“多赢”。在服务保障上要有优的质效。提升保障能力,努力用高效化、专业化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为项目建设扫清障碍,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精准化、差异化的导向,真正将最宝贵的资源配置到最急需的地方;加强绩效评价,对于享受政策资金奖补、土地优惠供应的产业项目实施跟踪评价,对达不到协议约定要求的严格落实“惩”的措施。在工作机制上要有新的突破。重点对招商激励、项目推进、考核倒逼等项目建设方面的既有机制进行再研究、再完善,更好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不断提升项目建设实效。(记者 李震)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