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太湖2号”青虾第一网喜获丰收

2020年06月30日13:32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太湖2号”青虾 第一网喜获丰收

“一、二、三,一、二、三……”6月29日凌晨,天蒙蒙亮,养殖户们整齐而响亮的号子声,响彻位于宜兴市杨巷镇镇龙村的丰盛家庭农场,首批“太湖2号”青虾开始捕捞。

随着渔网不断收紧,原本平静的水面荡起了阵阵涟漪。当渔网合拢时,活力十足的青虾跳出水面,溅起片片水花。打捞、装桶、称重,经过120天的养殖,第一网青虾喜获丰收:亩产60公斤,平均规格100头/公斤,售价40元/公斤。这也意味着,优质、高产的淡水系“太湖2号”虾苗在宜引育成功。

“新品种实现增收,让我倍增动力!”年逾五旬的丰盛家庭农场场主张正平,是杨巷镇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1992年,他承包80多亩鱼塘从事水产养殖,并逐步成为左右着当地水产品市场的经纪人,常年挂钩养殖户300余户,将地产鲜活水产品销往上海、南京等城市。

2010年起,在老张的引导下,杨巷镇一批渔民逐步从事青虾、螃蟹混养,且形成了养殖、运输、销售相配套的产业链。不过,由于大多数虾农养殖水平不高、品种退化等原因,青虾个头逐年变小,“产量上不去、价格卖不动、效益低下”的问题逐渐凸显,当地养虾业也亮起了“红灯”。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今年初,市农业农村局科学引进由中国水产研究院培育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太湖2号”青虾,并依托张正平等一批水产养殖大户示范带动,从而促进渔业转型升级、渔民增收致富。

“‘太湖2号’相较于普通青虾,生长速度快30%,个头大15%—20%,且抗病能力强,塘口价比本地青虾高出10元/公斤。推广新品种,不仅要将品种输送到第一线,更要因地制宜,将良种与良法打包,把养殖技术一并带到养殖户身边。”市水产畜牧站站长毛颖说,只有良种、良法的结合,增收的效果才会更加显著。

“塘里的水草是否可以打药?”“青虾与螃蟹什么时候喂食会吃得比较好?”……每次跟张正平等养殖示范户们座谈时,市水产畜牧站的专家们都会面临养殖示范户们抛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能够将成果转化、技术落地,让老百姓增收致富,这是最让我们开心的。”毛颖说,为了提高养殖户的整体养殖效益,市水产畜牧站在学习周边地区先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宜兴市青虾池塘养殖技术规程》《稻青虾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等青虾养殖相关技术规程。在疫情期间,还建立了相关微信群,及时交流讨论青虾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让“远水”解“近渴”。

“在杨巷众多养殖户的见证下,‘太湖2号’青虾第一网喜获丰收!”毛颖说。目前,我市河蟹养殖面积约17万亩,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养殖理念的推广,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市河蟹池塘套养青虾面积发展至4.5万亩。今年,我市在高塍、杨巷等地建设“太湖2号”青虾养殖示范点6个。在这批示范点的带动下,全市青虾养殖产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将从目前的4000余万元突破5000万元大关。(记者赵辉)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