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宜兴市厦门溪东路工程A标段海涂淤泥改良项目工地上,100多名来自江苏鑫泰岩土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在紧张作业。“海涂淤泥改良就是做‘豆腐干’,淤泥很软,就像豆腐,经过技术处理,变成豆腐干,达到一定的受重能力,就能做建设用地了。”该公司董事长金亚伟形象生动地介绍着企业自主研发的大面积深厚软弱土加固处理技术。在刚刚落幕的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技术获得一等奖。
江苏鑫泰是一家专业从事弱黏土、淤泥、污泥处理技术开发以及相应土工材料研究生产的企业,于2003年落户经开区。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建设迎来蓬勃发展的全新时期,尤其是东南沿海沿江地区经济发达,高速交通和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然而,这些地区广泛分布深厚软土地基和地震液化地基,其变形控制和抗震设计,是各类土木工程建设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当时,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主要满足软土厚度小于20米、可液化砂土厚度小于10米的软弱土处理,而对于深厚软弱土,主要采用桩基工程,造价高昂,难以大面积推广。别人眼中的这一难题,却成为江苏鑫泰“眼中”的商机。对此,江苏鑫泰“牵手”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组成强大的技术团队,积极围绕市场盲点开展科技攻关。经过不懈努力,江苏鑫泰形成我国原创地基处理技术,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与传统的软基加固工艺相比,江苏鑫泰的工艺取消了砂垫层,使真空压力直接作用于排水板,保障了加固效果,节省了投资和原材料,而把淤泥、污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更有利于环保。
2018年实施的天津临港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基地软基处理工程,是江苏鑫泰的经典之作。该项目约10万平方米,位于装备制造业基地吹填区的排水通道区域,其表层土体的含水量高达80.64%,颗粒度也较细,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为了顺利完成该项工程,江苏鑫泰在已有大面积深厚软弱土加固处理技术基础上,又在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施工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突破,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不仅实现了绿色环保,每平方米节约成本30—50元,而且地基承载力平均提高强度80kPa,十字板强度达到25kPa。该公司研发的“滨海地区大面积超软土加固技术与应用”,还荣获2018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大面积深厚软弱土加固处理技术,不仅在地基处理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还被成功运用于河湖处理项目中。2012年,南京大学一博士工作站研究太湖蓝藻治理的问题,当时工作站负责人希望利用淤泥来打造湿地,但是如何去除淤泥中较高的含水量,难倒了专家。经过调研,江苏鑫泰通过软土地基技术处理太湖淤泥的方案成功入围。江苏鑫泰不仅成功探索出利用太湖淤泥做生态恢复,以淤泥为床体,种植芦苇荡造湿地消灭蓝藻的案例,而且通过参与该项目,还为企业利用自身研发技术,参与全国各地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新商机。
8项发明专利、16项应用新型专利、60多项合作专利……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江苏鑫泰对技术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近年来,江苏鑫泰大面积深厚软弱土加固处理技术,已被成功运用于连云港30万吨航道工程、江苏宿新高速、高铁珠海西站、江门南站等地基加固工程,无锡桃花山固废填埋场三十万立方污泥治理工程、苏州盛泽河道淤泥处理、武汉纸坊港河道治理工程等生态治理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去年,江苏鑫泰成功承接雅加达到万隆的高铁地基处理,掀开了企业拓展海外业务版图的序幕。(记者赵辉 见习记者孙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