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老品种陆林桃回归民间

2020年06月11日10:48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宜兴老品种陆林桃回归民间

今年是潘荣芳种桃子的第七年,也是他种植陆林桃后第一年迎来大规模结果。抢救性保护宜兴老品种脆桃——陆林桃,是这些年潘荣芳最大的念想。

68岁的潘荣芳是新街街道陆平村人,在北京做过工程,忙碌半辈子,攒下些积蓄。生活安逸起来,老潘内心倒不平静了。“最记得小时候,上海来的船在村河埠口排开,就等着装满陆林桃。”潘荣芳回忆说,陆林桃以陆平村(早年称为陆林村)得名,早在清代就有种植,曾是远近闻名的桃子品牌。听父辈讲,上世纪50年代初,潘汉年在上海做副市长,看到家乡的陆林桃,当即洗了一只,咬了一口,夸这桃子真好吃。不仅是先辈喜爱,陆林桃脆嫩爽口、甜里带酸的鲜美口感,也是潘荣芳记忆里最美好的家乡味道。然而,随着水蜜桃等的冲击,市场洗牌让陆林桃几近绝种。迈入花甲之年,潘荣芳想把曾祖父一辈起就种桃的传统接续下去,也期盼着能恢复这份“老味道”。

原产地种植,是潘荣芳的坚持。了解到陆林桃对土壤要求较高,陆平村里有片荒山的土质还未酸化,潘荣芳将它列为首选。得知老潘的想法,陆平村党总支书记袁伯军既高兴又犯难。高兴的是潘荣芳对陆林桃有感情,这个老品种有了恢复的希望;犯难的是,农业回收成本周期本就长,何况这又是抢救性种植,他怕老潘亏本。“赚不赚钱不重要,我就想把桃子种出来。”潘荣芳说得实在,行动也果断。2014年,他承包下村里80亩荒山,将其中80%以上的土地用来种陆林桃。

开荒工作,潘荣芳做了三年。其间,他还到全国各地寻找陆林桃树苗,每每听到哪里可能有苗,他就赶去,仅油费就花了1.5万多元。费劲心思找到了苗,潘荣芳又跑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学桃树的嫁接、培育。门外汉做专业事,潘荣芳遇到的困难不少。让他高兴的是,省农业科学院、市农业农村局茶果站的专家或上门或远程协调,帮着解决了很多问题。陆林桃需要不断汰弱留强,在这些专家的帮助下,潘荣芳嫁接的树苗总能顺利在第二年结一些果子,通过品相对比,得以继续嫁接,让陆林桃的色泽、口感等向最盛期靠拢。

“茶果站有位老专家,弥留之际还在念叨着想吃上最地道的陆林桃。”潘荣芳深有感触地说,不仅是专家盼着陆林桃的复兴,2017年,他注册成立市陆林桃家庭农场后,许多五六十岁的“老宜兴”也慕名前来,盼着他能种出陆林桃。近七年的坚守,潘荣芳终于迎来了收获。今年5月中旬,他种下的陆林桃的一个品种——五月鲜开始大规模结果。他请来村里的老人,大家一看一尝,桃树尖尖的桃叶,桃子色青却不涩,爽脆的酸甜口感,桃肉难离核,就是熟悉的陆林桃。

眼下,在潘荣芳的桃园里,陆林桃的野鸡红、桃花蓝、五月鲜、二茬红、三茬红、小红桃等6个品种都已成功培育,仅白桃1个品种,潘荣芳始终没能找到苗。野鸡红外表看不出,成熟后内里果肉却像野鸡的鸡冠一样鲜红,桃花蓝的桃核能与果肉轻松分离,小红桃单个果子能达0.35公斤,白桃口感不算好,但果肉个大蓬松……说起这些“宝贝”,潘荣芳神采飞扬,眼里全无对这些年100多万元投入的担忧。

在潘荣芳的桃园里,除了陆林桃,林林总总还种植了40多个品种的桃子。“最少的只种了几棵,经济效益肯定谈不上,就是希望能帮着留个种。”潘荣芳说,老品种不一定口感都优于新品种,但却一定是优良新品种的基因来源,找陆林桃树苗的艰难,让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保存这些老品种的重要性。留种,留存的更是未来的希望。

记者手记

从生意人转为农业人,潘荣芳最大的动力,就是恢复几近绝种的老品种陆林桃。采访中,他说得最多的不是效益,而是满满的情怀。干农业投资大、周期长,与土为伴,要熬更要爱。潘荣芳靠的是自己的初心。

陆林桃的复兴,对潘荣芳来说,似乎是个人的事,可对当地来说,或许也是新一轮桃产业振兴的开端。当前,陆平村桃树种植面积近400亩,土地流转等惠及农户150户左右,带动近50人就业。陆平村独特的气候,桃树盛产带来的附加值,让很多种植户愿意留在这里,也把财富带到当地。相信随着陆林桃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实现良性传承,在市场推动下,也能带来产业发展新机遇。(倪晶)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