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守护陶都的“防疫卫士”

2020年02月27日13:58  来源:宜兴日报
 
原标题:致敬!守护陶都的“防疫卫士”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萤火汇聚成星河。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陶都大地上,有一群人毅然站出来,坚守在各个城市“关口”,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守护好宜兴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中有公安、城管、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以及相关部门和板块工作人员等。32个日日夜夜、768个小时,“蓝口罩”“绿背心”“红马甲”……匆匆过客,或许无法看清他们的脸庞。但是,这些坚守的身影,让整座城市的人倍感安全和温暖。

2月23日,历经一月多的战“疫”后,宜兴市8个公路(服务区)疫情防控检查点全部撤除。1月23日至2月23日,这8个检查点累计有1.5万余人次“参战”,检查车辆24.7万余车次、检查人员45.9万余人次。与此同时,高铁宜兴站等站点的战“疫”仍在继续。

美丽家园我守护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 外防输入至关重要。根据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自1月23日起, 我市在城市边界、主要交通运输站点设置了多个疫情防控检查点,市公安、卫健委、交通运输、城管部门和相关板块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迅速投入战斗,实行24小时轮班工作制,负责检查点秩序维护、入境车辆及人员检查、体温测量、突发状况处置等工作。

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的342省道太华疫情防控检查点,是我省疫情防控最前沿的卡口之一。“卡口值守,我报名!” 59岁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张渚中队民警宗卫康第一时间请战。老宗2019年被发现患有肠癌,当年10月做完手术后回到岗位。见他执意要去卡口值守,同事们都劝,但倔强的宗卫康却说,自己当交警35年,经验丰富。“明年我就退休了,这时候不上,什么时候上?”就这样,这名倔强的老交警还是上岗了。在卡口,宗卫康从早上7点半一直执勤到下午4点多,很多时候除了吃饭,就一直站着检查,因为怕频繁上厕所,也不敢多喝水。这个经常在寒风中站得笔直的老交警,就像一面无声的旗帜,带动着卡口工作人员忠诚履职,日夜筑牢安全防线。

“取消假期、守卫宜兴!”无锡市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副教导员潘飞收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回到岗位。调整完善工作流程、安排工作人员任务、强化“战时”纪律……长深高速宜兴出口疫情防控检查点实行“四班三运转”的工作制度,潘飞每天要带领、指导100多名工作人员工作。同时,他也是一名一线检查员,8小时执勤时间内逢车必检、逢人必测。有时不到半小时,就查到20多辆来自重点地区的车辆, 过往的人或平静或有情绪,他都第一时间抚慰、解释。整个春节假期没有回家,甚至答应两个孩子的快乐寒假也泡了汤,潘飞却用平和的语气说:“我们做好榜样,大家才有信心、有干劲!”

庄严承诺“24小时单位值守,用我即出、排班多排”的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南中队辅警宗亮;连续20多天吃住在岗位的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超限检测中队洑东点工作人员曹洁;做过肿瘤切除手术且有“三高”却坚持值班的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和桥陆上中队队员李泽华……坚守的“战士”实在太多太多。2月15日晚,阴沉的天空飘起雪花,夹杂着雨水落在衣服上,“战士”们仍然坚守一线,无人叫苦、无人后退。市供电公司为各卡口做好电力保障,住建系统带来集装箱房和简易棚,公用产业集团安装移动厕所和临时水箱……随着越来越多力量加入,抗疫阵地愈加坚强。

“宜兴温度”暖人心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淡了本该喜庆热闹的春节气氛,也让这个冬天更显寒冷。然而,在各卡口,一个个暖心故事频频上演,传递出了别样的“宜兴温度”。

“瑞雪兆丰年,一切都要快些好起来!”2月15日晚是鲁斌第10次深夜执勤,看着2020年的第一场雪,连夜“作战”的他虽然有些疲惫,但也有些兴奋。鲁斌是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医生,主要负责长深高速宜兴出口的卫生检疫工作。考虑到同事中女性多,“暖男”鲁斌主动请求要值夜班。返程高峰时期,鲁斌的夜班频率达到了一周四次。一天深夜,鲁斌值班时遇到一个溧阳人捂着下腹,痛得大汗淋漓。见状,鲁斌立刻用临床医学知识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并判断其属于急症病人,高度疑似急性阑尾炎。考虑到病情容不得耽搁,鲁斌与值守交警沟通后立刻将患者送往医院,让异乡人感受到宜兴的温暖。

冬日室外温度低,给额温枪的正常使用添了不小的麻烦,但医护人员总有法子——“体温+暖宝宝”,在双手手心贴上暖宝宝,再用双手焐暖额温枪。这个办法的“发明人”是市红十字会血站办公室主任马春晖。1月27日,马春晖看到市卫健委发布的相关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沪宜高速宜兴西出口等处的防控工作。她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她收获了两个难忘的惊喜——一是用了她的“土办法”后,额温枪再也没有“罢过工”;另外一个则是1月30日到岗执勤时,朋友手拿鲜花和蛋糕站在自己面前,她才想起当天是自己的生日。

作为值守卡口的补充力量,来自全市各地的志愿者也在战“疫”一线奉献着光与热。翻开市蓝天救援队的工作日志,从1月25日开始,工作任务都排得满满的。面对疫情,队长沙燕平和队员们充分发挥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等专业技能,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志愿服务,足迹几乎踏遍了全市各个板块。其实,早在设置卡口之初,他们便在各高速、国省道道口搭建帐篷,方便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排查作业。

“孩子奶粉搞定了,后面都排我的班!” “我虽然马上退休了,但是测体温、清垃圾、运物资,这些我肯定可以干。”“不会的,我还可以学!”……疫情面前,一声声执着的请求,一句句铿锵的话语,汇成一股股众志成城、温暖人心的力量。

战“疫”前线党旗红

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一个个党组织、一名名共产党员,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月1日起,我市在8个高速、国省道道口及高铁宜兴站成立了8个临时党支部,分别由负责相关路口的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和属地板块相关分管领导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严格按照规范,牢牢守住阻断疫情输入的“关口”。

高铁宜兴站是我市重要的对外公共交通枢纽之一,尽管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经停该站的列车班次一再减少,但这里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2月25日晚10点半左右,高铁宜兴站驶入了当天最后一班列车。随着旅客走向出站口,高铁宜兴站临时党支部的每一位成员严阵以待。“请拿出身份证,配合我们的工作。”市公安局巡特警大队民警缪银仔细核查着每一位出站旅客的信息,确保准确无误后放行。当晚,直到安全送走最后一位旅客,缪银和同事们才得以喘口气。自1月26日零时起,市政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得知巡特警大队需要人员支援高铁宜兴站防疫工作,41岁的缪银第一个报名。1月27日上岗以来,他主动申请上更为辛苦的晚班,一直住在单位,偶尔回家拿东西,也只提前通知家人放在门外。31天时间,缪银和同事们共检查核实来宜人员1.7万多人次。

一名党员一面旗。2月19日,虽已近深夜11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城北中队中队长助理蒋晔却已装备整齐,来到长深高速太湖服务区卡口。女儿的微信视频突然打了过来,孩子带着哭腔问:“爸爸,什么时候来接我呀?”“忙完就去接你,好好听爷爷奶奶的话。”这是这段时间蒋晔和女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安抚女儿几句后,他又上岗了。9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蒋晔重复着排查登记、疏导车流等工作,遇到不理解的驾驶人,他都始终耐心解释,有时直至次日早上8点交接班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没喝一口水。这种工作强度,让他一直处在高度紧张之中,但想到一夜的奋战成果,内心又是踏实的。“这里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重要关口,我是党员,应该奋勇当先!”他说。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和蒋晔一样,在防疫前沿,来自全市各地各部门的广大党员始终冲锋在前,留下最美的逆行背影。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