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金台视线·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中)

村规民约树新风

2025年04月14日08: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法理情相结合  定好村规民约

  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绊脚石”。在一些地方,村规民约作为村民自治的重要载体,却没有发挥出推动移风易俗的应有作用。

  有的村规民约照搬照抄政策文件,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只提口号,缺乏具体约束条款;对于违规行为多以口头劝导为主,缺乏刚性措施。有的村规民约制定过程中民主协商不够,村民认可度不高。还有个别的村规民约缺乏法律意识,出现不合法或违背法律精神的内容。

  村规民约需要符合村情民意,也要遵循法律精神。因此,在制定前,应通过村民小组会议、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聚焦村民最关注的诸如高额彩礼、大办酒席等问题,将治理需求细化为具体条款。在制定过程中,可以通过听取相关乡镇司法所或驻村律师等相关法律专业机关或人士的意见,确保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制定完成后,要积极扩大村规民约的影响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本地民俗文化进行宣传,增强村民认同感。

  山西临汾市  张奇平

  

  破除陈规陋俗  涵养文明乡风

  近期,笔者回乡走访发现,在部分村庄,邻里之间礼尚往来的“人情味”在无意识中被异化为“人情债”。从孩子满月到考上大学,从乔迁新居到换新工作,大事小情都离不开宴请宾客,随礼价格也水涨船高。本应是邻里之间分享喜悦的聚会,却成了攀比跟风的场所。还有丧葬白事大操大办,有些人家相互攀比,让丧葬成本不断升高,甚至超过家庭承受能力。

  这种水涨船高的人情消费影响了邻里关系,为村民带来不小的负担,也不利于文明乡风建设。

  笔者认为,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乡村治理规则尚不完善、文明理念尚不普及,而破解之道在于进一步健全村规民约。各地可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符合村情的村规民约,对一些习俗或行为做出规范,以破除陈规陋俗,涵养文明乡风。

  辽宁鞍山市  姜雨彤

  

  既要堵也要疏  兼顾尺度温度

  当前,部分红白喜事中高额彩礼、铺张宴席、低俗婚闹等陈规旧习,成为基层治理的痛点。一些地区采取“一刀切”方式,如规定彩礼不得高于3万元、婚宴不得超过10桌,甚至要求白事“三日必葬”。这类刚性政策因缺乏群众基础,容易引发群众抵触。有的家庭为规避监管,将宴席化整为零,多次、分散操办,结果反而加重经济负担;有的地区因缺乏配套疏导措施,导致孝道文化受到冲击,让群众抱怨“管得太严,人情凉薄”。

  破解移风易俗难题,需兼顾约束与引导、尺度与温度,构建“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应立足实际细化规则,避免政策“水土不服”。比如,对婚宴桌数、彩礼金额等出台倡导性规定时,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另一方面,需配套柔性服务替代旧俗,如建设村级公益婚庆广场、设立集中悼念场所,提供平价餐饮、司仪主持等一条龙服务,提供简办选择。同时,应当奖励与惩罚并举,对主动简办的家庭,给予免费使用场地、优先评优等奖励。对违规大操大办者,经村民议事会协商通过后可作出暂缓村级福利申领等处罚。

  浙江嘉兴市  杨晓杰

(链接)

甘肃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曹家坡村——

彩礼宴席“限高” 礼轻情分重了

10年前,儿媳过门,彩礼掏出7万元;前年,女儿出嫁,收了2万元,陪嫁了冰箱和彩电。“单从钱数看,亏了5万元。”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曹家坡村村民王彦平看得通透,“婚嫁不是买卖,小两口和睦、日子过好才是关键。”

村民们说,随着收入增加,彩礼水涨船高,10万元以上很普遍,加上见面礼、开箱钱,“还有酒席,一场喜事办下来,总花费超过25万元。”

2022年,通渭县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把抵制高额彩礼纳入村规民约,旗帜鲜明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并编排小曲戏、情景剧、快板节目,以沉浸式演出走近群众,宣传移风易俗新理念。

“在村规民约基础上,全县成立由村党支部领导的红白理事会,确立章程,对彩礼、酒席‘限高’。”通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主任尚锐说,一般婚嫁礼金不超过5万元,举办婚事酒席不超过20桌,农村每桌不超过480元。

飞檐斗拱、笔力遒劲,走进平襄镇孟河村活动广场,村规民约在文化长廊中心位置展示,“发扬厚养薄葬好民风,高价彩礼我们同抵制”。“前年修订时,我们邀请村社干部、乡贤、群众代表一起商讨,共同遵守。”孟河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国说。

今年1月,孟河村村民景文彪给儿子办了婚礼,亲朋好友份子钱都在百元左右,婚礼当天,大家一起帮忙传菜,既减轻了随礼负担,又拉近距离、增添了感情。在通渭,如今结婚兴起上门承包酒席,一桌约400元。

“现在,全县332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都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把拒绝高价彩礼纳入管理范畴。”通渭县委宣传部部长李育伟表示,将持续发挥村规民约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本报记者 赵帅杰)

广西来宾市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

成立家宴中心 酒席成本降了

“村里不论什么酒席,一人代表出席,要给全户人头红包;一人吃一桌,太浪费”“好不容易盼来一件大喜事,一桌酒席光成本就得八九百元,每次都得五六十桌,实在是扛不住”……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妙皇乡思高村的移风易俗议事会现场,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吐槽村里各类“逢年过节”和“红白事”大操大办带来的负担。

思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祖珍说:“要不我们把宴席规模标准、礼金上限都统一起来,村里组织一支服务队统一办宴席,主家不亏钱,随的‘人情债’也一起减少,大家觉得怎么样?”

乡亲们纷纷点头:“就这么办!”

随后,思高村成立“家宴中心”,筹集资金2万元采购餐具炊具,提供每桌298元、358元、398元的套餐供村民选择,按需提供餐食,每次宴席至少节约上万元。

党员干部带头执行约定,村里还建起了宴席“黑白名单”,家家户户互相监督,并同步倡导结婚零彩礼、宴席少礼金等“礼轻情意重”的风尚。

现在,思高村“人情债”“攀比风”大大减少,有村民说:“现在腰包压力小了,乡邻更和睦了。”

思高村的嬗变,源于广西推行的“五个统一”乡村移风易俗工作法。从2023年5月开始,广西以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礼金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的工作法为抓手,在3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摸索出一套“党员带头做示范,群众共商定标准”的移风易俗工作办法。

随着《变了味儿》《小红包大祝福》《婚嫁新风尚》等一批小品、说唱到各地表演,移风易俗新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婚事新办、白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愈加浓厚。(本报记者 李维俊)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14日 07 版)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责编:鄂智超、曾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