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核心要义

2023年07月31日08:41 |
小字号

坚持人民至上,既是根本立场、又是科学方法,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品格和实践要求的有机统一。作为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集中蕴含了四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时代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唯物史观来深入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特别就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人民至上,则是唯物史观在新时代的集中彰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鲜明品格。

坚持人民至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归根到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逻辑的坚定遵循和能动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深刻昭示,人民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党的生命和力量在人民;我们党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为实现人民利益和民族复兴而奋斗,才能赢得人民信任、获得人民拥护,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

正是基于这一厚重的历史逻辑和铁的基本规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才具有了更加自觉的人民意识和为民情怀,才能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立场的本质体现

立场问题是具有根本性的问题、长远性的问题,立场决定态度、立场决定行动。一个政党的政治立场,深刻反映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决定着这个政党党员的政治行为、组织规范和价值选择。

坚守人民立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动力。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鲜明特征。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质作了深刻阐发,明确强调,“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光辉结晶,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人民立场的集中彰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只有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才能深刻领会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鲜明特质和核心要义,在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创造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三、坚持人民至上,是党长期执政和永葆青春活力的最大底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关键在党,关键在能否永葆党的青春活力,为人民执好政、为人民长期执政。坚持人民至上,对于成功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与挑战,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长期执政地位,具有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奋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着力解决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党内存在的“四大危险”,深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警示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的执政理念,把坚持人民至上同全面从严治党紧密结合起来,把依靠人民监督同党的自我革命有机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言简意赅、寓意深邃,深刻彰显了坚持人民至上在党治国理政和长期执政中的伟大道义力量和科学真理力量,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成为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强大动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至上根本立场,探索和解决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为人民执好政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高度清醒和自觉,把依靠人民监督同党的自我革命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解决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独有难题。

四、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务。概括提出并深入阐发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对西方现代化理念与模式的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的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谋求更好的社会制度和现代生活方式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和鲜明特色就是坚持人民至上、遵循“人本逻辑”,从而成功避免和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资本逻辑”驱动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社会问题和“发展陷阱”,是对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进行了系统揭示和阐发,通篇贯穿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使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全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因循守旧,既发挥历史主动、又保持历史耐心,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再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切实解决好社会产品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相协调的问题,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总之,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顺民所需、为民造福,才能顺利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王新亮 常春 作者分别为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来源:西藏日报

(责编:郑会宇、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