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以“六个必须坚持”指导调查研究走深走实

刘海春
2023年06月19日08:54 |
小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六个必须坚持”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了完整精辟的概括,这是指导我们事业发展和实践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而调查研究正是实践的重要手段。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要进一步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六个必须坚持”指导调查研究不断走深走实,以更为充沛的源头活水涵养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人民至上强化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党执政兴国的出发点、立足点和着眼点都是为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都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守的根本价值取向。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主动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自觉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问需于民,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真情关心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计于民,借鉴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探索的鲜活经验,把民间高手聚起来广泛吸收民智,把民间实情摸清楚认真查找症结,把民间高招理明白切实解决问题。要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通过调查研究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升党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增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神力量,把党的科学决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为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以自信自立彰显调查研究的原则立场

自信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历史证明,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聚焦中国基本国情,聚焦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用中国人的智慧提出中国式的方案,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守党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一是一、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政治主见,对表面具有个性特征但涉及重大政治原则立场的根本问题,要保持政治清醒,不因一时一地的偏差否定事业发展大局,以自信自立又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确保调查研究方向始终不跑偏、调查研究范式始终不走样。

以守正创新框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就是对已有正确指导思想、价值追求、发展道路、社会制度的坚守,创新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实践发展,破除与客观事物发展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坚持守正创新,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得出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气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法。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分析问题,恪守基本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时代背景、剖析问题原因、研究发展趋势,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着重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要着眼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胆推进理论、实践、制度、文化等各方面创新,以调研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新事,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以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核心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问题导向,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就是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在工作和实践中就是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实现发展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问题作为调研的根本目的,在调研中发现问题、辨别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要精准发现问题,紧紧围绕本单位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立足各领域工作实际,检视工作难点、堵点,通过扎实调研发现新问题。要深入辨别问题,明晰问题的真伪、属性、类别,问题辨别不清晰,工作就会偏离轨道,甚至还会造成失误。要透彻研究问题,弄清问题表现根源,发掘本质规律,形成方法思路和对策机制。要切实解决问题,可以马上解决的立行立改,一时难以解决的紧盯不放、久久为功,不达目的不收兵,不断完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完整闭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系统观念拓展调查研究的思维方式

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和把握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唯物史观深刻考察社会变革的深层动力,也反对用单一、唯一的因素解释历史发展,而是以“历史的合力”强调各种条件和无数人的共同力量推动历史发展前进。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处理好各方面、各链条、各环节关系,处理关系全局利益的宏大命题,要兼顾具体问题,宏中见微,既分析面上情况,又聚焦点上问题,在宏观背景下探索微观问题的形成与处置机制。处理个性问题时要追求全局利益最大化,以小见大,从小案例、小细节、小问题中总结大趋势、大格局、大方向,提出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意见。处理当前面临问题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从苗头中看到倾向,从开局中推演结局,多做利长远之事,多谋长远之计,提高对实际问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有的放矢,按照轻重缓急排好优先次序,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

以胸怀天下涵养调查研究的视野格局

中国人自古就秉持天下观。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中,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的重要立场观点方法,彰显大党大国的世界视野和宏大格局。

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自信自立的基础上秉持开放包容心态,拓展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既要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理论的指导,又要系统借鉴国外各学科门类的有益理论成果,与中国具体实践时代特征相结合。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既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又要避免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夜郎自大,要积极审视借鉴国外发展先进经验,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充实内涵、提升品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六个必须坚持”来把握调查研究的价值取向、原则立场、基本方法、核心目标、思维方式、视野格局,结合谋划推进工作的实践,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统领和指引调查研究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教授)

(责编:徐明玥、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