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理政”实践这些年
3月1日,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领导干部自觉学网、懂网、用网,才能更好抵达民意节点,把握舆论焦点,解决社会痛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开展网络理政,是新时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好办法。
从“问了再理”到“主动去理”,推动干部作风转变
互联网时代,便捷的网络让民意的表达更直接更方便,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已超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中国庞大的网民数量,使得各种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迅速和有效,互联网成为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渠道,也越来越受到领导干部的青睐与重视。
四川省高校网络理政平台2021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四川全省高等教育系统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已实现“一键获问”。常态化收集,机制化办理,这是四川教育部门从“问了再理”到“主动去理”的转变。通过网络了解师生员工的急难愁盼,也是在主动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四川高校网络理政平台在全国首创了‘互联网+省级统筹+高校办理+网民参评’的高校网络理政模式,运行4个多月以来,共接收留言749件,受理留言664件,办结646件,办结率97%,评价满意率达98%。同时,省教育厅还坚持定期向全省高校通报受理、办结情况,推动各高校将留言事项‘一键回应’落到实处,提升了高校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四川省教工委副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崔昌宏说。
从探索尝试到制度化,保障网络理政发挥更大社会效能
在信息闭塞年代,党员干部不怕山高路远,迈开双脚深入到群众中去;在信息资讯发达、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的今天,大部分老百姓都已上网,群众在哪里,干部的工作重心就应该在哪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除了要迈开双脚积极深入到群众中去,还要充分运用好互联网资源,主动到网络空间去收集民情民意民智,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主动为群众服好务。
有学者提出,将制度供给作为政府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评估政府治理效能水平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制度化保障才能让网络理政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能。
“网络问政现在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网络理政’,起到打理政务的作用。”方法上,是开通多个网络平台,主动从网上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机制上,所有来信来电都必须由专门机构和人员线上受理,线下办理,线上线下回复,并测评回复办理满意率。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多位市委书记、市长均实名办理回应群众留言反映的意见建议。已任四川省副省长的罗强同志曾长期注册人民网账号在“领导留言板”办理回复群众留言,从“广元罗强”到“绵阳罗强”“成都罗强”,任职所到之处,均大力推进网络理政。
在绵阳,从市委书记到各区县“一把手”以及所有局长都有可供反映问题的信箱,群众通过网络平台、12345民生热线集中反映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会被“搬”到市电视台“真情面对面”上,集中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请领导干部和来信来电群众代表现场互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之后,市委市政府再根据问题的普遍性出台指导性文件进行机制化办理。
在成都,全国首个“网络理政办公室”建成之时颇吸引眼球,以网络理政中心(城市大脑)为龙头构建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这些都是成都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互联网+”行动,打造整体数字政府和网上政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2021年12月,成都市网络理政平台与胶东在线、宁波市鄞州区网络界联合会、上海“一网通办”、深圳智慧党建等一并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杂志社与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评为“中国网络理政十大卓越案例(2016-2021)”。
网络理政重点在“理”,一字诠释出政府工作理念的升级迭代。“通过网络来提出意见、建议”是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点击、浏览、留言,是政民互动的便捷方式。“越来越多地方政府通过网络理政有效推进了公共事务治理,这也为全国各地网络理政提供了更为扎实的经验启示。”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制指数研究中心主任田禾看来,这正是对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要求的充分体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