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曙光电缆参与建设的海缆项目近20个,产品销售累计超400公里,与国家电网、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建立了良好的海缆业务关系。今年,该公司已承接海缆业务订单5亿余元,占公司线缆总业务量的25%。
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位于江西省瑞昌市的无锡市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海缆生产基地内依然是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虽然是小长假,但是订单追得紧,生产工期耽误不得。”该公司董事长谈志文通过视频,边巡视车间各工序生产情况,边激动地说,该公司目前有近3亿元的订单在排队,必须马力全开抓产能。
“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海上风电产业更是迎来黄金机遇期。海缆属于光电线缆中技术含量颇高的产品,基于多年的线缆技术、工艺积累,曙光电缆正迅速在该领域崛起。时光追溯到2010年7月6日,上海东海大桥1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示范工程并网发电,这个由我国汉缆股份承接的总投资23.65亿元的项目,打响了中国企业参与海上风电建设的第一枪。此前,中国海缆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乃至全球海缆市场被美国、法国、日本的行业巨头牢牢垄断。面对市场挑战与机遇,海缆国产化燃起的星星之火逐渐燎原,曙光电缆也由此将转型发展的目光从“陆地”转向“海底”。
在曙光电缆看来,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我国拥有6000多个岛屿、1.8万多公里海岸线,加上海上石油平台、海上风力发电及输电,对水下光电缆的需求量极其庞大。尤其是海上风电不占土地、发电量大,有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展海缆产业,对广大线缆企业而言,意味着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开辟一个庞大的新市场。但是,海缆生产的难度之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谈志文举例说,整条线芯要求是一根连续生产,中间不允许有任何故障出现。比如,要生产40公里长的线芯,在38公里处出现问题,那整条线芯就废掉了。再比如,业主需要五六十公里长的海缆,那么就需要在现有最长45公里的长度上加装软接头连接,软接头的铜导体需要技术人员通过特殊方法连接起来,其拉力强度必须等同于本体,而且接完之后要达到像没有接过一样的效果,技术标准严苛。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回首曙光电缆发展历程,一路走来,总是先人一步,企业也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低碳转型。1995年,该公司上马宜兴地区首条35kV交联电缆生产线,实现中压电缆规模化生产,年销售额从3000万元跃升至1亿余元。2006年,兴建苏南地区首条500kV立式超高压交联电缆生产线,其产品有效减少长距离输送的电力损耗,受到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重量级”客户的青睐。2011年,曙光电缆凭借多年在线缆行业的技术沉淀,逐渐向海缆领域延伸,并于2014年成功落子江西省瑞昌市,在长江沿岸逐步建起江西首条、中国第六条海底电缆生产线。由于技术所限,当时国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可以生产海缆,且长度不超过15公里。在项目建设之初,曙光电缆就锁定世界一流的目标,投入近亿元,引入德国尼霍夫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双头8mm高速拉丝机和芬兰麦拉菲尔有限公司制造的四机共挤500kV悬链式交联生产线,以及德国西克拉公司生产的在线测偏仪等国际上一流的海缆生产装备。依托国际先进设备,曙光电缆一跃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能够生产大长度、高等级海洋管缆厂家之一。
海缆制造主要生产工艺为拉丝、导体绞合皆导体阻水、三层连续交联共挤、去气、挤铅护套、立式成缆、钢丝铠装、PP绕包、沥青涂敷工艺等环节。依托曙光电缆30多年的线缆生产技术积累,他们各种线缆在生产等技术上都达到了同行业领先水平,但在海缆软接头等技术领域却是一片空白。近几年来,曙光电缆相继与芬兰麦拉菲尔公司、瑞典ABB公司合作,成立“软接头研发部”,派员专程到欧洲学习软接头技术,重点对软接头技术等高新技术产品进行联合开发。经过近4年的研发,成功解决了海缆大截面阻水导体制作、光纤复合、软接头技术、关键附件设计制造和测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建立了超高压(光纤复合)海底电缆生产线和测试平台,形成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究团队,年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