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家虞浔:把群众的“金点子”发展成“金钥匙”
人民网上海5月19日电 (葛俊俊)“征集好、收集好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对于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完善社会治理的体系、进一步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意义重大。”5月19日,在人民网网上群众工作上海座谈会暨人民建议征集合作签约仪式上,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专家、副教授虞浔从高校的角度出发,带来了从事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一些思考。
华东政法大学作为沪上以法科为主、多科融合的政法高校,一直以来关注人民建议征集方面的研究。2021年2月7日,上海乃至全国的第一个人民建议征集高校联系点在华东政法大学设立,这也成为高校和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合作推进这项工作有力的抓手。
虞浔认为,群众的声音是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常常蕴含着真知灼见和“金点子”;同时,人民群众的智慧也迫切需要一个很好的制度,才能够进入公共决策的渠道,进一步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工作。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
早在2018年,华东政法大学就和杨浦区信访办合作成立了阳光与法治信访工作研究中心,近期又协力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虞浔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作为城市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维护者,对于城市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看得最准、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
“我自己从事具体工作研究也深深感受到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建议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建设,才能更好地畅通人民建议的渠道,让人民群众的‘金点子’搭上直通车,变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虞浔指出,人民建议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落实,这既是对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考验,也需要各个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
如何将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发展成为“金钥匙”?虞浔认为有三个环节:征集、研究和转化。从征集环节而言,目前人民建议工作还处于人民群众自发为主的阶段,他希望今后在事先发布专题征集方面进一步做探索,特别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民群众提出来的问题”,这是考验人民建议工作的“试金石”;从研究环节来说,不仅要发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通过征集民意、汲取民智,最终达到凝聚民心的目的。
在转化环节,对于遴选出来的好意见好建议,有三个沟通步骤:第一,事前沟通。进一步加强研究,努力找出问题症结。第二,事中沟通。在人民建议征集或者领导批示以后,与建议人进行事中沟通。推动职能部门当面听取建议人的意见,在建议的落实落地方面做到让建议人满意。第三,事后沟通。邀请建议人共同分享建议落实的喜悦,不断调研和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
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推动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
虞浔认为,近两年来,华东政法大学参与到人民建议工作中,有利于促进高校教研、科研、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为此他也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建议更新观念,把人民建议工作纳入智库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目前我们国家特别是上海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型、科研咨询型、民间自主型的大类智库建设,民间智库型智库不仅仅是当前设立的各种民间注册的研究机构,人民群众顶层设计的意见和建议也应该纳入其中。同时与高校结合,推动人民建议的专业化和有效性。
第二,要运用基地机制,培育热心人民建议的好市民队伍。上海已经连续多年表彰奖励优秀的人民建议,未来表彰奖励应该更加注重在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把市民的注意力引导到有序的政治参与当中。建议进一步发挥已经获得表彰的优秀建议人的作用,让他们在建议研究的优化、细化落实上进一步发力。
上海已经有了市民寻访团,各条线也有监督员队伍。当前,不仅要让他们提出问题和参与监督,更要引导市民寻访团及各行各业监督员形成合力,让他们在履职过程当中成为建言献策的“建议人”。
第三,建议要组织传统和新兴媒体共同宣传人民建议的征集工作。客观来讲,人民建议工作的社会知晓度正在不断提升,但很多好的“金点子”在传播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因此,建议工作中让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大有作为。重点是要扩展民意表达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展示的空间,提升挖掘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
通过线上线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宣传,发挥人民建议的行为引领作用,有效地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热情激发起来,为人民建议工作建言献策。通过对人民建议工作的宣传和舆论推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关注,从而进一步助推“人民城市人民建”和人民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