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网连中国]5大关键词解读各省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曾帆、于新怡、吴亚雄
2020年05月14日12:3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5月12日,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召开的四川、云南省级人代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至此,2020年31省区市省级两会全部结束。记者梳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脱贫攻坚、区域发展、污染防治、稳就业等是各地今年发展规划发力的重点。

全国31省区市两会时间表

关键词:脱贫攻坚

14省区市晒脱贫目标,多地出实招防返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成为2020年各地工作的重点。其中,14省区市将2020年具体脱贫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怎么干?多地提出要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如,河南聚焦“三山一滩”,特别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等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重庆将加大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政策倾斜力度,对特殊贫困人口采取综合性保障措施;广西提出对大化、都安、隆林、那坡4个极度贫困县,乐业、罗城、融水、三江4个深度贫困县,靖西、环江等7个贫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县(市),以及138个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贫困村实行挂牌督战、全程督战。 

未摘帽地区全力攻坚,已脱贫地区也不能懈怠。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制度,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吉林、黑龙江、湖北、宁夏等省份提出要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福建将对已脱贫但不够稳定的重点帮扶对象,分户造册、单列管理;西藏则提出继续落实金融扶贫政策,建立“防返贫险”。

关键词:区域发展

京津冀“朋友圈”互动再升级 长三角推进生态一体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列为国家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被频频提及的“区域发展”,仍是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天津人代会上,《天津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被表决通过。此前,北京、河北的相关条例分别在当地人代会上通过。

记者查阅条例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均在条例中设置了“区域协同”一章,明确提出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通过区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强工作协作。此外,三地还提出共建登记管理、信息共享、新车抽检抽查等机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

今年5月1日起,三地相关条例已同步施行。这是京津冀诞生的首部区域协同立法,也是我国第一部区域协同统一对有关污染防治作出全面规定的区域性立法。

除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也在持续深入推进。上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统一市场、公共安全等领域加快推进项目合作、平台共建和政策协同;江苏表示着力推进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着力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浙江则提出合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小洋山全域一体化开发,推进长三角联合创新基地、数字长三角、都市圈城际轨道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协同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关键词:稳就业

多地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河北、山西等20多省份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吉林提出,将研究制定就业优先、留住人才优先、吸引人才回归优先等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实现合作发展、融合发展;福建表示,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和高职扩招提质两个“三年行动”;新疆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强化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和自主创业。

针对农民工就业问题,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具体帮扶措施。安徽提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新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5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训基地10个;广西将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工创业园运营水平;贵州将多渠道帮助返乡农民工在县城和乡村创业,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云南提出,加大未外出务工和返乡回流人员技能培训、就业组织力度,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

甘肃、青海则利用当地产业特点,推出一系列促进就业举措。甘肃将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培育扶持“陇原妹”等特色劳务品牌;青海将强化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拉面、青绣等产业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和劳务经济,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严控PM2.5年均浓度 多地加大新能源推广力度

今年,多省份继续在控制PM2.5年均浓度上发力。辽宁明确,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0天以上,PM2.5浓度下降到39微克/立方米;重庆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吉林表示,全省地级以上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5%以上;宁夏则明确,地级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80%。

江苏、浙江进一步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江苏将制定出台省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加强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环境综合治理,抓好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努力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目标;浙江将全面完成运输结构调整和柴油车专项整治,全省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20%、重点行业下降3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下降19.8%,确保全省PM2.5平均浓度稳定达标。

为降低PM2.5浓度,多省份还将加大对新能源的推广力度。北京提出,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全面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国三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限行政策,推进公交、环卫、物流、出租等重点行业车辆电动化,落实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区政策;上海将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开展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大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广东则将在物流、环卫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河北、内蒙古、陕西、甘肃明确,将重点治理“散乱污”企业。其中,陕西将完成关中地区剩余70余万户散煤治理任务,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深化工业炉窑、机动车尾气专项治理,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甘肃将实施“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完成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关键词:数字经济

以“新基建”为动能,推动地方提振经济

如今,“数字经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在今年疫情期间,数字经济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促使教育、医疗、物流等产业快速升级,创造新的服务需求。

在各地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数字经济”被屡次提及,正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提振经济的有力抓手。

云南提出,将加快布局5G网络、数据中心、区块链技术云平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山东明确,2020年内新开通5G基站4万个,建设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在金融科技、电子政务、社会治理等领域,加速场景应用;湖北在巩固提升“老基建”的同时,将超前布局“新基建”,改造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医疗等网络硬件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的发放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作为驱动数字经济驶入发展快车道的“引擎”,5G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河北、安徽、福建、江西、内蒙古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发展5G产业。

河北、安徽提出制定实施5G产业政策;江西、甘肃、浙江制定了5G基站建成计划;福建、江西、吉林、浙江等地将深耕5G商用,加快发展步伐;江苏、安徽、江西还提出5G+产业概念,将打造“5G+工业互联网”。 

点击进入2020地方两会专题

点击进入专题查看更多

关注人民网“网连中国”微信公众号(leader-people),查看更多

此前报道:
(责编:曾帆、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