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  地方领导频道首页  |  网连中国

李克强的棚改情结:要想方设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014年3月27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考察铁南棚户区改造情况,当听完大家的介绍后,李克强感慨地说,这样的居住环境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随后李克强表示,一定要想方设法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并承诺,几年以后等大家都乔迁新居时再来看大家。
  民众对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下大力气改造棚户区的决心不住“点赞”。在内蒙古,李克强对棚户区改造的关注,最早可上溯到2013年2月。
  彼时,李克强到包头市北梁区走访时,看到当地居民衣食住行存在诸多不便时即称,棚改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做下去。李克强的“亲民决心”最终在北梁棚户区改造中结出“果实”,10个月后北梁棚户区居民陆续乔迁新房。
  李克强的棚改情结,不仅体现在内蒙古,在2014年3月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 [详细]

棚改观察

[网连中国]十年棚改路:万千居民走出“龙须沟”


  题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今年以来,国家治理棚户区的政策密集出台,在中央政策倾斜支持下,各地棚户区改造全面提速。


  棚户区改造,发端于十年前的辽宁。当时,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刚上任12天便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到抚顺最偏远、最贫困的莫地沟棚户区进行调研。他主政期间,辽宁全省共改造城市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被联合国人居署称赞为“世界奇迹”。“要住房,找克强”成为一句民谣在辽宁流传开来。


  十年来,我国各地棚户区改造取得哪些成就?有多少棚户区居民得偿所愿?还有多少仍然亟待改造?各地棚户区改造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克服了哪些困难?近日,人民网记者分赴各省具有代表性的棚户区改造点进行走访,报道各地棚改工作进展,上海闸北、武汉青山、重庆十八梯……各地开展棚户区改造的全景图经由记者的笔和镜头呈现在我们眼前。 


  各地探路棚改 5年1260万户居民走出“龙须沟”


  “嘟噜噜一圈墙,当中一道梁,就成一间房。”70岁的甘肃省白银市东台村村民郝尊兴这样形容他居住了几十年的棚户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进风,夏天漏雨,家家烧煤,户户冒烟,地面沉陷,墙壁裂缝……是数十万白银棚户区百姓共同的记忆。


  2008年,白银市开始规划改造棚户区,截至2013年底,白银市已完成棚户区改造41873户、25万余人。如今,一排排整齐的安居保障房在原来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拔地而起。


  “现在我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还有了自己的房间,也不怕晚上瞌睡少,打扰孩子们。”坐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郝尊兴开心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暖气,冬天再也不用在破旧的窝棚里受冻了。”


  无独有偶,山西大同煤峪口矿棚户区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


  30多年前,柴有亮从山西朔州老家来到煤峪口矿,成为一名矿工。和大多数矿工一样,他在上班之余自己动手在山头上盖起了两间不到30平米的土房,一家5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一过就是20多年。


  2008年7月28日,柴有亮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前来看望老柴,坐在土炕上,与他一家拉起了家常,并嘱咐企业一定要尽快为矿工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


  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启动后,柴有亮只花了4.8万元就买了71平米的新楼房,给儿子结婚住了。2008年9月,儿子也分到了一套新楼房,老柴的“安居梦”终于梦想成真。


  郝尊兴、柴有亮的生活变迁,是近十年来全国棚户区改造中的缩影。和他们一样,仅2018-2012年五年时间,全国就有1260万户棚户区居民走出“龙须沟”,实现了安居梦。[详细]
[网连中国]十年棚改路:万千居民走出“龙须沟”

  题记: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部署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推进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今年以来,国家治理棚户区的政策密集出台,在中央政策倾斜支持下,各地棚户区改造全面提速。
  棚户区改造,发端于十年前的辽宁。当时,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的李克强,刚上任12天便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深入到抚顺最偏远、最贫困的莫地沟棚户区进行调研。他主政期间,辽宁全省共改造城市棚户区2910万平方米,被联合国人居署称赞为“世界奇迹”。“要住房,找克强”成为一句民谣在辽宁流传开来。
  十年来,我国各地棚户区改造取得哪些成就?有多少棚户区居民得偿所愿?还有多少仍然亟待改造?各地棚户区改造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克服了哪些困难?近日,人民网记者分赴各省具有代表性的棚户区改造点进行走访,报道各地棚改工作进展,上海闸北、武汉青山、重庆十八梯……各地开展棚户区改造的全景图经由记者的笔和镜头呈现在我们眼前。
  各地探路棚改 5年1260万户居民走出“龙须沟”
  “嘟噜噜一圈墙,当中一道梁,就成一间房。”70岁的甘肃省白银市东台村村民郝尊兴这样形容他居住了几十年的棚户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进风,夏天漏雨,家家烧煤,户户冒烟,地面沉陷,墙壁裂缝……是数十万白银棚户区百姓共同的记忆。
  2008年,白银市开始规划改造棚户区,截至2013年底,白银市已完成棚户区改造41873户、25万余人。如今,一排排整齐的安居保障房在原来破烂不堪的棚户区拔地而起。
  “现在我住进了宽敞的楼房,还有了自己的房间,也不怕晚上瞌睡少,打扰孩子们。”坐在家里客厅的沙发上,郝尊兴开心地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暖气,冬天再也不用在破旧的窝棚里受冻了。”
  无独有偶,山西大同煤峪口矿棚户区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出门就下坡,雨天漏不停,挑水累倒汉,生火愁煞婆。”
  30多年前,柴有亮从山西朔州老家来到煤峪口矿,成为一名矿工。和大多数矿工一样,他在上班之余自己动手在山头上盖起了两间不到30平米的土房,一家5口人挤在低矮破旧的房子里,一过就是20多年。
  2008年7月28日,柴有亮家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前来看望老柴,坐在土炕上,与他一家拉起了家常,并嘱咐企业一定要尽快为矿工创造良好的居住条件。
  采煤沉陷区和煤矿棚户区改造启动后,柴有亮只花了4.8万元就买了71平米的新楼房,给儿子结婚住了。2008年9月,儿子也分到了一套新楼房,老柴的“安居梦”终于梦想成真。
  郝尊兴、柴有亮的生活变迁,是近十年来全国棚户区改造中的缩影。和他们一样,仅2018-2012年五年时间,全国就有1260万户棚户区居民走出“龙须沟”,实现了安居梦。[详细]
策划:人民网地方领导频道
记者:马丽娅;谢维(京);杨文娟(冀);白鸿滨、张婷婷(实习)(晋);富丽娟、祁昕(内蒙古);王磊、陈扶宜、边晗、蒋山(辽);张帅 汪东伟(吉);方圆、汪晓涛(黑);唐小丽、张西美朵(沪);王继亮、朱殿平、闫峰、王新年(苏);张磊、刘甜甜、韩畅、汪瑞华、陈曦、曹启心(皖);时雨(赣);肖懿木、霍亚平(豫);李如胜、鄢振刚、饶勋(实习)、王富田(实习)(鄂);匡滢、林洛頫(湘);张红璐、朱晓玲(桂);李学山(琼);胡虹(渝);郭洪兴 朱虹 陈永斌 王军(川);李发兴、赵文瑞(云);吴超、高岗、杜旭涛(陕);牟健、王文嘉(甘);贾茹(宁)
编辑:马丽娅、肖玲、徐冬儿
设计支持:杨溪、徐紫薇、李冰、关雪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