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树牢正确政绩观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指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全面落实‘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提出要求,强调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性。
树牢正确的政绩观,是坚持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秉持正确政绩观,领导干部就会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廉洁奉公、造福人民、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就会俯下身子,察民情听民声,尊重民意,真抓实干,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无论是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还是民生改善等方面,都能以务实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真心真情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对于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既是实践,也是检验。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在与群众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中,问需、问计、问政于民,领导干部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加清晰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真实情况,避免决策脱离实际,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能够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谷文昌同志在东山县工作期间,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坚定决心,为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付出巨大努力。这种为了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正确的政绩观和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忠诚践行。今年也是焦裕禄同志逝世60周年。60多年前,面对兰考严重的风沙、内涝、盐碱三害,焦裕禄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兰考县全县干部群众一起,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以“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致力于改变兰考贫困面貌。
当然,也有极个别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热衷于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衍生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不仅背离了党的宗旨,也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例如,某地违规使用惠民工程资金,用作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某地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反复发生,被多次公开通报。这些做法不仅反映出错误的政绩观,也违背了群众路线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正确的政绩观要求领导干部不仅应具备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还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责任。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引导,持续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确保考核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干部的工作成效。让领导干部放开手脚、轻装上阵,营造一个鼓励干部勇于创新实践、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既要坚定不移地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为人民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要脚踏实地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用心用情用力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唯有如此,才能在通往中国式现代化的征途上永远坚持正确航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