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深度关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③

浙江绍兴为基层减负:镇街下派到村(社区)的任务必须经过审核把关

本报记者 沈童睿
2024年06月04日13:5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富盛镇曾接到一条线索,反映金溪村的一处山坡上存在倾倒工业渣土的情况。村镇建设和管理办公室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派发任务单,要求金溪村尽快清理工业渣土。镇党委副书记徐志江审核任务单时,发现这并不是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所列明的职责,便将这张任务单驳回,由富盛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前往现场进行处置。

近年来,绍兴市以“浙里兴村治社”数字化应用为抓手,明确镇街与村(社区)权责,理顺工作机制,同时综合运用资源下沉、考核激励等方式,为干部减负,为治理增效。如今,镇街下派到村(社区)的任务必须经过审核把关,加重基层负担的情况得到有效纠治。

事项清单明晰化,每个任务都有“过筛编码”

“以前的工作APP五花八门,如今镇街大多数任务都是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传达的。”作为越城区北海街道越西社区党委书记,宣灵敏对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成效深有感触。她指着屏幕介绍:“现在每个任务都有‘过筛编码’,对应着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派任务找不到‘过筛编码’,说明是清单外任务。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派不下来。”

在绍兴市,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是筛除过多任务的重要关口。早在2016年,绍兴市就通过梳理工作事项清单,防止各类任务无序压到村(社区)。但有些干部反映,清单里部分事项的描述过于笼统、宽泛,在执行过程中,也很少会将接到的任务与清单认真比对。

为了让清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绍兴市以县为单位,组织各职能部门全面梳理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并联合社会工作、编办、农业农村、民政等部门组成事项准入审核工作组,根据“是否为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是否为约定俗成需村(社区)协助落实、是否在村(社区)能力范围”的标准,逐条逐项进行审查。经过审查的清单,还要征求镇街的意见。

如今,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绍兴市梳理出涉村(社区)事项185项。并且与以往相比,原来相对宽泛、表述模糊的事项,现在被进一步具体化、更有操作性。比如《诸暨市涉村(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中,事项“办理本村(居)的民政线相关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就被拆解、明确为“办理老年优待证”“办理养老服务补贴”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并标出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据。

绍兴市建立健全清单动态管理机制,每年年初对事项清单进行调整完善。对于新发问题、新生任务,通过审查后及时纳入清单。而对于原有依据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事项,则及时退出。

“街道分管领导派下去的工作任务,都会集中到我这里审核。除了核查任务是否在清单内,那些要求不明晰的任务、重复下派的任务,也都会要求驳回或修改,让下派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加明确,避免给村(社区)增添额外负担。”越城区府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佳熠说。对此,诸暨市枫桥镇霞朗桥村党总支书记魏燕萍有很深的感触:“细化后的清单一目了然,非常具体、明晰,便于我们对照执行,集中精力抓好分内事。再加上镇街党委(党工委)副书记把关,着实帮我们减轻了不少负担。”

派单流程规范化,抓落实更加有力有序

杜黄新村位于诸暨市枫桥镇西北,田园风光宜人,近年来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吸引了许多游客。村党委书记王海军带着本村干部群众,把废弃矿山改造成了露营地,利用闲置房屋开办“共富工坊”,他每天手机响个不停,忙得不亦乐乎。

“以前也抓着手机不放,盯着微信。各个条线、几十个群轮流顶上来,一个不注意,重要信息就被淹没了。有时候,同样的事情,多个群重复发指令,我们每一个都要回应,真的是有些力不从心、疲于应付。”在王海军看来,“减负不仅仅是减量,关键在于把机制理顺,让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

绍兴市着力优化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明确由镇街主导,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把上级工作和本级任务归整形成可执行、可考量的任务清单;由镇街分管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统一派单,镇街党委(党工委)副书记审核把关,重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定。下派任务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接收,再统一分派给村(社区)干部和网格团队成员。

“原来是多头派单,并且可能是直接把任务派给有相关分工的村(社区)干部,这容易导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无法全面了解情况。”王海军说,“现在机制理顺了,派单流程规范化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都能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确保交办的任务件件有着落。”

“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不仅规范了镇街任务的派单流程,还带动了村级重大事项的有序推进。今年4月初,位于上虞区小越街道越东村的薛巷桥因年久失修,桥基损坏。这座桥连接着两个自然村,又是通往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桥基损坏给村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越东村通过“五议两公开”议事程序,确定维修方案、调度资金,在一个月内完成了薛巷桥的维修。

上虞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必须严格遵守民主程序,“五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议”等议事程序已经导入“浙里兴村治社”应用,村(社区)干部按照指引逐步操作,输入少量关键信息,即可规范地完成。这样一来,村(社区)干部既得到了程序上的指引,也完成了“无感”留痕,市、县、乡都能通过应用实时了解情况,及时监督指导,很多时候也无需基层报送材料了。

用好考核指挥棒,避免“一派了之”

中午,诸暨市牌头镇长潭街村爱心食堂,老人们陆续走入,一边等开饭,一边热络地拉家常。两年前,村中不少老人提出建设爱心食堂的需求,但长潭街村缺乏懂建设、懂运营的人员。村党委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上报建设爱心食堂的计划,列出了所需资源。牌头镇协同县级相关部门和下沉镇街的站所,帮助协调项目资金、运营团队。不到一个月,爱心食堂投入运行,受到群众好评。

绍兴市在推动为基层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注重推动资源力量下沉。镇街在下派任务时,并非“一派了之”,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步指定职能部门、基层站所等专业人员,协同村(社区)完成任务。同时,绍兴市积极鼓励村(社区)上报拟开展的重要项目,主动提出资源力量的需求,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增强资源力量下沉和基层实际需求的匹配度,实现精准赋能,绍兴市还推出“揭榜挂帅”措施,镇街下到村(社区)的重要项目在“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上贴榜,村(社区)自述优势、自由竞榜,镇街经综合比对后公开揭榜。

上虞区小越街道倪梁村就通过“揭榜挂帅”,争取到一个标准化档案室建设的项目。倪梁村党总支书记倪建君说:“街道要开展标准化档案室建设试点,有一定资金支持,在‘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上张了榜,有意向的村可以竞争。我们村之前做过一些档案整理工作,有一定基础,就阐述了本村开展这项工作的需求和优势,成功揭榜。”镇街综合研判,再加上村(社区)主动“竞标”,推动合适的项目找到合适的村,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如何调动资源下沉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由于绍兴镇、村两级事项主要通过“浙里兴村治社”应用下派和上报,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的履职情况都可以通过该应用实时了解。据此,绍兴市坚持用好考核指挥棒,依托信息化手段,采取“兴村治社榜”和“先锋干部榜”两张榜单,筛选32项核心指标数据实时排位、实时晾晒。得分排位与报酬发放、评先评优直接挂钩,通过末端考核激励,解决干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镇街层面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举措督促本级干部支持村(社区)工作。诸暨市陶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金永亮说:“如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出现推诿扯皮、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形,我们按照机关干部考核办法进行相应处理,比如组织约谈、通报批评、扣除考核分、扣除绩效奖金等。”

绍兴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浙里兴村治社’应用帮助基层干部减少了无谓的负担,镇街层面则拥有了一个了解干部状态的有力工具,通过该应用实时查看干部完成任务的进展和质量,用实绩论英雄,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干在一线、担当作为。”

(责编:郑莉茵、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