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全国助残日|世有爱,行“无碍”

钟庆 周静圆
2024年05月19日00:0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上下车会否遇到热心人帮忙?”

“有没有残疾人专用的免费停车位?”

“景区参观有无预约免排队项目?”

……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残疾人一直牵动着方方面面的关心。5月19日,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关于残疾人保障、关爱的话题和建议数量明显增长。

“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这是今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据中国残联宣文部的相关通知显示,这一主题设置旨在: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展示和加强科技助力残疾人领域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科技助残水平。

让停车无障碍——保障特殊群体便利出行

作为城市文明程度和社会温度的重要体现,无障碍环境建设事关残疾人的出行安全和生活品质。

四川成都的夏先生留言讲述了近期的一次外出停车经历,“由于大多数公共停车场所无人值守,我们残疾人出入停车场缴费时,经常被‘卡’住,不知道向谁出示残疾人证等证件。”

夏先生在接受人民网回访时提出,建议向特定群体发放记载着相关减免信息的停车卡,出入停车场时可以读卡放行;那些无人值守的停车场,应设置明显标识,告知免收费的车辆类型、值班电话等信息。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太少,停车只能靠‘抢’。”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的孙先生。

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第二十四条明确,停车场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并设置显著标志标识。

据悉,已有很多城市在停车场设计、建设上考虑到助力残疾人便利出行等因素。比如在山东济南,汽车站、火车站的停车场内都划出了无障碍停车位,黄黑相间的线条引人注目。

甘肃省陇南市一位群众在“领导留言板”建议,希望有关部门推进相关政策研究,给予残疾人停车优惠或免收费等政策帮扶,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让扫码无困扰——智能技术也需人性化

购物、用餐、出行……数字化时代,扫码付款等线上操作,为生活提供了不少便利。然而,对于残疾人而言,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陕西省西安市一位群众留言反映,持残疾人证本可以直接免费进入景区,但现在到了景区还需再次扫码才能进入。多出的这一道程序,给残疾人通行加大了难度。

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建议,把通用无障碍的认知普及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针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公益性培训,促进大家对新技术的理解和熟练使用。

“我们不能忽视传统方式和手段,技术进步和生产生活习惯永远存在时间差,要有足够的过渡和缓冲。”邵磊认为,旅游景区在推广智能入园系统的同时,也要为残疾人士和老年人设立专门的服务通道,允许他们凭借有效证件便捷通行。

让就业无门槛——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

就业是残疾人重要的民生保障,也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自立自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应聘了两个岗位,但是因肢体残疾,招聘单位不予录用。北京的王先生留言表示,希望更多企业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

对此,北京市残联回复:根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及《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少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上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保障金。

相关政策的出台进一步促进了残疾人就业,在一定程度上也赋予企业的法定责任和义务。

全国政协委员皮剑龙表示,切实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率,还需要政府部门构建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制度与法治环境,并推动落实,从根本上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

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残助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约8500万残疾人,充分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全面促进残疾人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责编:王喆、曾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