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安徽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 探索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

2023年08月02日09:01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安徽:千方百计办好为民造福的事——我省构建“民声呼应”工作平台体系,探索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

  践行宗旨、为民造福,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目标之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主题教育开展伊始,根据省委部署要求,安徽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联合创办《民声呼应》载体,坚持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标本兼治,探索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办好为民造福的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上下联动高位推动 严实作风彰显为民情怀

  6月28日,一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给省委书记韩俊留言,反映其商贷购房每月还款压力有点大,希望相关部门能开通公积金支持商贷按月提取业务。

  很快,这位网友不仅收到了相关部门的留言办理回复,还被邀请参加商贷按月提取业务试运行的首轮测试。当天,一共有29名群众参加了测试,共提取金额14.5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督促合作银行填补缺失数据、完善历史数据,不断提高纯商贷按月提取公积金业务可办率,切实保障好省直缴存职工的住房需求。”省直住房公积金管理分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网络留言是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渠道,办理好网络留言,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践行宗旨为民造福的题中之义。

  为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群众诉求快速解决机制,今年3月,省委部署创办《民声呼应》,从人民网网友留言、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省政府“互联网+督查”平台留言、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省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留言、省为企服务平台、省信访信息化平台等渠道,每期遴选部分问题线索,报省级负责同志阅批。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每期必看,多次作出批示,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推动各地各部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在省委示范带动下,安徽省16个市、104个县(市、区)和相关部门都创办了“民声呼应”类载体,健全完善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工作机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普遍的问题紧抓在手、亲力亲为、现场督办,顶格推进民生工作“一把手工程”。

  在“民声呼应”机制引领下,上半年,全省信访总量下降8.9%,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96.9%、上升2.1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96.9%、上升5.1个百分点。

  压实责任夯实举措 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

  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就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地各部门对《民声呼应》反映问题,及时核查办理,强化跟踪问效,以“工作闭环”促进“良性循环”。截至目前,省《民声呼应》前17期交办问题285个,已办结260个,其余25个正在推动解决。市县、部门《民声呼应》类载体收集的问题线索,均纳入办理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全椒县群众反映该县襄河镇花园村水塘污染、村集体土地被占用问题,被省《民声呼应》第5期刊载。当地相关部门立即核查处理,并很快复垦违规占用土地,还对水塘进行清淤和水体置换,种植大片睡莲,周边安装了护栏、防溺水警示牌。“以前的臭水沟变成现在的荷花池,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花园村村民石大姐高兴地说。

  严格制度约束,倒逼责任落实。在督办环节,省委督查室、省政府督查室将问题线索纳入重点督办范围,逐条登记建账,及时转办并动态跟踪在办事项,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合建立信息互通、监督协同、线索移交、通报曝光等四项机制,全程跟踪监督,确保问题真解决、整改真到位。

  在“民声呼应”机制引领下,安徽省各地各部门不断强化宗旨意识,厚植为民情怀,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真正让群众满意、群众说好。哪怕是与买菜相关的“小事”,相关部门也没有“小视”。

  前不久,六安市金安区居民谢先生在望城街道十里铺菜市场买菜时,市场内手机信号弱没法扫码付款,遂在网上留言,希望解决此事。

  谢先生的诉求被当地列入《金安民声呼应》进行重点交办。很快,相关部门对该市场信号薄弱的区域进行排查、逐一登记,增设了20个信号放大器,彻底解决了信号差的问题。

  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推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覆盖各级的“民有所呼”诉求收集体系,变被动接收群众诉求为主动收集问题线索,让下情上达更加直接高效。同时,各地各部门加强《民声呼应》共性问题梳理分析,主动查找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排查整治,推进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天长市群众虞先生前不久因淋巴瘤住院手术,出院没几天就接到该市医保局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虞先生,他符合慢特病“免申即享”条件,已为其办理慢特病认定,以后可享受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

  患者不用申请,就能享受慢特病待遇,这是安徽省今年推出的一项医保“暖政”。今年5月,安徽省对器官移植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恶性肿瘤3个病种实施慢特病“免申即享”政策,参保群众出院结算后,参保地医保中心根据相关信息直接认定门诊慢特病,并及时告知参保群众。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的烦心事。“两次购药收两次门槛费”“三甲医院门诊吊水要求办住院”“院外购药流程繁杂”……针对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就医问题,省医保局在全省医保系统开展参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重”、报销“不方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主动向难题开刀。同时,发起“我向医保吐吐槽”开门纳谏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广泛搜集群众意见基础上,就解决群众反映的高频事项,发布了包括慢特病“免申即享”在内的医保便民服务7项针对性措施,有效提升群众看病就医的便捷度、满意度。

  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省经信厅部署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摸底排查和专项整治,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马鞍山市印发“民呼我应惠万家”专项行动方案,开展创建“无证明城市”、慢特病认定“网上办”、政务窗口延时服务等十项行动。阜阳市系统梳理各行业共性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喝干净水·润百姓心”“打通断头路·畅通民心路”“飞线充电”等八个专项整治,高质量回应群众关切。

  在“民声呼应”机制引领下,安徽省各地各部门坚持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有力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有效对接群众需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记者 范孝东)

(责编:鄂智超、唐嘉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