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湖北大冶568名村医“镇聘村用”

2020年08月03日09:07 | 来源:湖北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冶568名村医“镇聘村用”

7月29日,天还没亮,家住大冶还地桥的王桂华母女就出发了。18分钟后,私家车停在金山店镇锡山村卫生室门口。

鹤发童颜的村医肖绪焘推门而出,望闻问切、代煎中药,2个小时后,王桂华将一罐冒着热气的中药装进车子的后备箱。

当天,锡山村卫生室接诊29人。“我们已向医保局申请,以后,居民医保患者也可以刷卡看病。”肖绪焘充满期待。

2019年11月,大冶推行以“镇卫生院聘镇卫生院管村卫生室用(简称镇聘村用)”村医改革。如今,肖绪焘等568名村医与镇卫生院签约聘用,成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正规军”。

“规范诊疗、统一管理,让村民在家门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魏晟认为,大冶实行“镇聘村用”村医改革,将村卫生室与镇卫生院结成医共体,织密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弥补乡村卫生短板,值得推广。

村医队伍成为“正规军”

村医的前身是“赤脚医生”,承载了“缺医少药”年代的温暖记忆。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家门口的村医逐渐“不香”了。

“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后,我每月收入不到3000元,养活两个小孩实在吃力。”两年前,殷祖镇江畈村村医王义水离职外出打工。

“行医不能养家糊口,还得下地干活。”金山店镇新楼村村医周最兵行医30多年,家里还有几亩地,每年“双抢”时节忙得脚不沾地。

2019年初,大冶市卫健局一项调查显示,村医年龄老化、人才流失,队伍“青黄不接”。2018年,该市704名村医中,已到退休年龄的占19.9%,持有国家颁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不足70人。另一方面,村医超范围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过度医疗等问题屡有投诉。

“医术高的不愿来,医术一般的服务不规范。究其原因,在于村医不属于正规医疗队伍,保障和管理都无法到位。”大冶市卫健局局长梅相东分析。

2019年11月,大冶市启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按每千名农村群众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村医,从财政拨款、日常管理和养老保障等方面,对解决村医队伍问题系统谋划。

当年12月,大冶将村医纳入统一管理。符合条件的村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与镇卫生院签约聘用;超过退休年龄的和没有市卫健局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的,一般不予聘用。聘期内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继续聘任。

待遇保障与责任约束

5张白纸,密密麻麻地写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行医时间、联系方式等信息。

7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发现,在大冶多个村卫生室门口,张贴着到龄离岗村医补助发放公示清单。

大冶市卫健局工作人员介绍,村医改革方案提供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一是每年补贴2000元保险费;二是在岗时不领补贴,退休后根据工龄每月补贴200元至500元。已经自行购买养老保险的青壮年村医多选择前者,接近退休年龄的村医更倾向于后者。

56岁的周最兵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看着公示清单,他觉得心里踏实:“退休后每月可以拿到500元,加上粮食直补、土地流转费,生活基本无忧。”

42岁的王义水去年年底回归村医队伍,成为殷祖镇七冲村卫生室负责人。他说:“我算了一下,安心干好村医,年收入4.5万元不成问题。”

迄今,大冶符合条件的568名村医与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签约。大家普遍认为自己“成了卫生院的人”,有保障、有奔头。

“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市级财政每年多列支400多万元。”大冶市卫健局局长梅相东算细账——

村卫生室修缮,每年预算30万元;对购买养老保险的村医,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的村医,每人每月补助100元;卫生室购买医疗责任险,共计48.9万元……

与奖励和补贴相对应的,是严格的管理和考核。“每3个月,我们会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据此确定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和奖惩。”金湖街道卫生院院长尹红桂介绍,6月份,有个村卫生室被村民投诉较多,被扣减了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为从根本上解决过度医疗问题,大冶市在全省率先将农村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总额预付,实行节余留用。

“人均就诊不足一次的卫生室,按一次补足诊疗费;人均报销费用超过28元的,超出部分由卫生室承担。”梅相东介绍,此举旨在防止村医“小病大治”,引导他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公卫服务和疾病预防上。

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监测,儿童疫苗接种提醒,孕产妇围产保健……如今,村医们一般上午在村卫生室看病,下午走访慢病患者,工作排得满满当当。

村民有了“健康管家”

“我快痛死了。马医生,快来看看!”7月2日7点半,接到3组村民谢春梅的电话,姜桥村村医马翔背上药箱,一路小跑赶到谢春梅家。

“可能是急性椎间盘突出。我开个转诊单,你赶紧去金湖卫生院。”马翔一边安排,一边把谢春梅的情况发到“转诊群”。

2分钟后,金湖卫生院理疗科接单。15分钟后,谢春梅躺在理疗床上,开始拍片检查。

“改革前,村医无权开单转诊。”马翔坦言,以往,遇到这样的“大病”,只能建议转诊,至于村民转到哪、该找谁,他们也没有正常渠道。

10天后,谢春梅康复回家,专门到卫生室感谢:“儿子给我4000元看病,没想到才花了400多元,多亏您帮我转到卫生院。”

村医改革半年多,许多村民与谢春梅一样得到实惠。

83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张绪刚患有高血压和小脑萎缩,每隔几天,周最兵都会上门检查,叮嘱他按时吃药。

吴天铺村吴添湾的吴大爷曾是村里唯一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村医柯海霞每天上门消毒、监测体温。

疫情期间,徐新育一口浓痰堵住喉咙,王义水上门看诊,打了两天针,徐新育嗓子清爽了。

“4月以来,每天门诊量在15人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殷祖镇畈段村村医郑传和说,现在,村民若有头疼脑热的小病,就在家门口解决,跑大医院的明显少了。

“卫生室干净,村医态度好,看病买药也便宜!”不久前,东山村村民余胜坤接到刘仁八镇卫生院电话调查时,他毫不犹豫地给村卫生室打了满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程良友)

(责编:肖鑫、冯亚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