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宜兴 推进绿色发展

——宜兴成功打造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纪事

2020年05月15日10:45  来源:阳羡论坛
 
原标题:—宜兴成功打造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纪事

矿山复绿展新颜                                        

  青龙山脚下、画溪河畔,青龙山公园内花红柳绿,生机盎然。去年10月18日,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2019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幕,宜兴向世界发出“金色邀约”。在由废弃宕口改造而成的青龙山公园同步举办的开园暨首届世界壶艺大赛开幕仪式,让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评委、选手见证了宜兴生态建设的亮点之作。

  从金秋到暮春,盛会“余音绕梁”。广大海内外朋友走进宜兴、了解宜兴,投资宜兴、扎根宜兴,感受生态美景、体验陶瓷魅力、分享发展成果,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宜兴作为“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生态福地、绿色品牌”,也“植”入无数人心中。

  “一次次请进来、走出去的经贸洽谈活动,让广大客商、嘉宾了解了宜兴生态文明,即将召开的2020‘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宜兴紫砂艺术展暨宜兴(上海)经贸文旅合作洽谈会,又将为宜兴展示绿色发展实践提供一个舞台。”市林业指导站站长单奇华表示,如果说青龙山公园是展示陶文化发展的花园,那么宜兴就是一座2000平方公里的大花园。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近年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宜兴园林绿化建设也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正缓缓铺开。

  近日,陶都路与站前大道交叉口绿化景观工程正有序推进建设,绿化工人们正加紧植绿。新植的梅花、玉兰等绿意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至本月底,这一利用现有水体、山坡资源,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站前公园建成开放后,将以靓丽的生态面貌,迎接通过高铁进入宜兴的客商和嘉宾。而在距离站前公园不远的陶都路生态长廊东侧,大片以染井吉野樱花为“主打”,银杏、乌桕等色叶树种作为背景和点缀的樱花主题公园也正在“葱茏生长”。作为龙背山森林公园“东进”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园还将同步建设环形塑胶跑道、园路、广场以及配套休憩设施。这一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方便市民赏樱、健身、游憩,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景观系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宜兴乡镇工业崛起,成为有名的“建材之乡”,加之又是全国著名陶都,开山取料、办矿采石触目皆是。矿山开采在给人民带来财富的同时,也带来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很多矿山开挖后导致植被覆盖减少,一个个裸露的宕口成为大地的一块块“伤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和破坏环境为代价。2006年,我市制定了全市矿山宕口环境恢复整治规划,重点将交通主干道、风景区主要道路可视范围内的废弃宕口列入优先整治计划,加大对复绿、复垦和整治的投入,全力把宜兴建成太湖西线一流的人居城市和一流的生态旅游城市。一批轧石、石灰矿山企业,纷纷退出了历史舞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转型发展”,宜兴全市上下坚持高强度投入、高质量建设,积极推进城区插绿、农村增绿、交通干线补绿、山区复绿“四大工程”,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均居全省前列。目前,我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1.29%,拥有林地面积70余万亩,林木覆盖面积80余万亩,其中省级以上森林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

  从层林尽染到蓝绿交融、鸟语花香,高质量绿化建设不能满足于见绿、见水,还要让森林绿地“活起来”。“在造林建设中,我市更注重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全要素保护和管理,尤其是通过实施山体、水体修复等工程,塑造了宜兴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特色和生态景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科科长杨绍辉说。近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向矿山宕口、野塘滩涂要空间,成功在张渚、太华等宜南山区各镇复垦工矿废弃地1.5万余亩。同时完善环太湖防护林和湿地保护修复,仅去年,我市就更新完善环太湖防护林1080亩,完成滆湖湿地保护与修复面积6000亩。考虑到野生动物需求,我市还在绿化建设中种植了多种食源植物,营造小微湿地等,适合动物栖息之地越来越多。

  今年64岁的资深爱鸟人士万正初,从2008年就开始观测鸟类并进行跟踪拍摄。12年间,他发现,宜兴林木越来越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儿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他说,鸟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晴雨表”。如今的宜兴,河水长治、清水长流、空气清新,走出家门就是绿地、公园,除了为本土鸟儿提供了优质的生存与栖息环境,还吸引了不少异地鸟儿前来“做客”。“目前,我市有鸟类100多种,其中有常年栖息的麻雀、喜鹊等留鸟;有水雉、池鹭等候鸟、旅鸟;还有迁徙中偏离了路线,偶然在我市出现的迷鸟!”市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宋惠中说。特别是2017年,省相关部门还在宜兴林场拍摄到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鹇,这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在我省都是首次发现。

  为拓展城市绿色空间,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近年来,我市还积极挖掘城乡增绿潜力,在引导各地群众在家前屋后、田间地头、村旁水旁栽植树种,实现“蓄宝于林、藏富于民”的基础上,还把园林绿化监察纳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城管执法、绿化行政等主管部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坚决依法查处各类擅自损绿、毁绿行为,切实保护绿化建设的成果。一批私搭乱建多、环境脏乱差的地段,通过拆迁腾退造林变成了百姓身边错落有致的绿色景观。越来越多的绿色也挤进了城市核心区,为城市发展注入持续的“生态韧性”。

  如今,全市各类公园已有数百个,其中城区拥有枫隐广场、青墩河公园等开放式公园36个,全市湿地面积80余万亩,自然湿地保护率近60%,形成了森林、湿地、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大格局。今年年初,宜兴太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方案敲定,公园规划总面积2.45万公顷,将横跨周铁镇、新庄街道、丁蜀镇,并与无锡等沿太湖湿地公园串联,构建完善的太湖湿地保护体系,为宜兴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新兴中心城市、苏浙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生态保障。

  一次次的实践、一次次的创新,让宜兴迈步绿色发展新征程。通过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我市全力建设全省生态保护引领区,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新路,打造美丽中国“宜兴样板”。中环领先集成电路用大硅片一期、中环扬杰半导体器件封装、文灿新能源汽车轻量件等一批批符合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以更优的增量,为宜兴发展提供支撑。昔日开山采石的张渚镇,如今美丽乡村建设由点成片,因此吸引到百亿投资大项目——宜兴国际旅游度假区(窑湖小镇)落户。过去远近闻名的“化工之乡”周铁镇,对化工企业持续实行关停并转,如今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典范,投资200亿元的大拈花湾项目成功签约落户。

  一项项生态建设的硕果,一个个优质项目的落户,也成功助推我市成为长三角地区独具特色的生态福地、绿色品牌。近年来,我市先后揽得全国园林城市、生态市、文明城市等荣誉。近日,由中共中央机关刊《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社,推出了“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排行榜,对全国2000多个县域行政单位进行综合测评,江苏省共有15个县市上榜,其中宜兴成绩最好,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五。(记者赵辉/文 翟霄帆/摄)

(责编:关思聪、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