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应急价格监测工作 确保菜价稳中趋降
12日上午不到9点,“90后”张宇琪和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出现在了华联超市常营店的菜架前。“西红柿每斤4.99元,比旁边的超市便宜两块钱;黄瓜4.98元,稍贵一点……”她的手机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着一串菜价。她来自一支“暗访小分队”,专门负责走访老百姓身边的超市、药房,监测生活必需品价格和供应情况。市发改委昨天介绍,疫情开始以来,本市已对全市16个区的741家超市、药房门店实施监测,一旦发现生活必需品空架,就第一时间联系企业总部及时补货。进入3月后,本市蔬菜价格规律性的下行期间,西红柿、圆茄、黄瓜、豆角等蔬菜价格都出现明显下降。
1月22日,北京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应急价格监测工作也第一时间启动。“疫情期间老百姓对生活必需品需求更大,因此监测也不断扩大范围。”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张丹丹介绍,在生活必需品价格日常监测基础上,三家大型连锁超市和9家药房也被纳入监测范围,覆盖了全市7家批发市场、200多家超市门店等;而到了2月6日,市发改委制定了专门的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将物美、超市发等大型连锁超市总部集团纳入应急监测范围,监测范围扩大至大型连锁超市全部741家门店。
监测网越织越大。这些超市和药房的负责人都在同一个微信群里。每天一早,各家门店当日的供货情况和货品价格都要统一上报上来,负责信息报送的袁伟红同志,一上午就要处理几百条信息,总是在第一时间将市场动态报送给相关单位。监测的品类也在粮油肉蛋菜之外,加上了食用盐、饮用水、方便食品、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应急防疫商品,从春节至今一天没休息过。仅蔬菜就有25种之多。而张宇琪和其他30多位同事则是针对商超、药房上报的信息,随机走访。每一组货架上的真实信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截至目前,市发改委已坚持走访47天,累计走访了1352家次零售网点,平均每天走访近30家。从监测情况来看,本市连续多周粮油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持续充足、价格稳中趋降。(记者 曹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