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有专家称,这是总书记向领导干部发出的一道“上网令”。
国家如此重视网络民意,是百姓的福利。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有7亿之多,网络已经成为很多百姓最日常的表达渠道,也已成为各地党政机关构建透明、高效、法治的现代治理架构的重要抓手和“听政声、察民意、聚良策”的重要渠道。
现在,网络作为干部走群众路线的平台,干群网上互动形成了一种“你来我往”、“键对键”的交流模式。以人民网为例,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有56位省委书记、省长,2000多位市县“一把手”先后对《地方领导留言板》网民留言做出公开回复,已经有19个省区市建立起回复办理留言的固定工作机制。
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网络官民互动平台已运转多年,多数领导干部和地方党政机关把通过《地方领导留言板》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百姓关切作为一种日常工作。然而纵观其各种公开数据和排行榜,还有一些地区领导并没有关注到这一百姓谏言投诉的主要平台;放眼各地开展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的省市,领导干部关注了,但具体办事的机构,却因为人员编制有限,影响着真办事、真解决的质量。此外,一些留言办理单位工作人员的网络应对素质也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到现在还是用传统的方式、机械地说着让群众看不懂、绕不明白的“官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调整姿态,真诚直接地开展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办点实在事、说点家常话,“披露得了信息,解决得了问题,卖得了萌”是很多留言办理单位的共识。例如,河北省的某个城市已经在对网友的公开回应最后附上“小雨微凉,注意保暖”等适应时节的问候语,闻者无不心底荡漾起一片柔软。就像一位省长近期就当地的留言办理工作情况作出的批示那样,上网做群众工作,贵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让群众满意,感受温暖”。
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及时”仿佛给这些年各地蓬勃开展的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写出了一份官员应对指南,要不要办留言、怎么办留言、以什么态度办留言、以什么原则把握敏感留言等等问题,“六个及时”给出了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也是给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了解到网民关心的问题,还要把身子沉到基层,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只有这样,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才不只是一阵风,才能“把口碑立在民心”,让网民留言办理工作等各种关乎互联网群众路线的“得民心”之事能长久发展下去。(杨伊)
今日热点
栏目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