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全国人大代表冯玉萍做客人民网谈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传承

3月13日14时,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冯玉萍做客人民网,以“传统文化现状及其传承”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现场视频   访谈图片 

精选对话

人民网:当前,生活节奏快文化多元素,相对于一些传统的东西,大家似乎更愿意接受一些新鲜的外来的东西,您怎么看?

冯玉萍:人们是猎奇的新鲜的,往往能直观感觉到最新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些新鲜的东西与传统的中国戏曲相比,是水与酒的关系。渴了,喝瓶水非常解渴,但酒是需要慢慢品的。说句心里话,中国传统的文化我觉得是陈年老酒,那种挂杯的。我们今天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应该找到最恰当、最准确的方式,把这个好酒能够香飘四溢的盛起来,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所要做的内容。我觉得传承人像一个种子,他更需要的是土壤、阳光、雨露,更需要全社会对他的关爱。这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我们的DNA。

人民网:您觉得戏曲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

冯玉萍:一定的,戏曲程式一定要最鲜活,紧扣时代的脉搏。实际上,传承本身就是要有更多的人来接受它,来喜欢它。我做《我那呼兰河》的时候,就是站在评剧的母体上,当我说到“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的时候,观众下面跟着我一起说,剧场顶棚都快被顶开了。因为这弘扬我们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的情结,而且这也是艺术品独有的艺术魅力。

人民网:我们赞成文艺作品走向市场,您觉得这个度怎么把握?

冯玉萍:在文艺座谈会当中习总书记讲过,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文化艺术作品需要走进市场,但是不能仅取悦于市场。文化作品是什么呢?它一定是鼓舞人、教育人的,而且你在进入这个社会当中,它的社会效益要大于它的经济效益,这些弘扬正能量和真善美的作品,一定是社会上永远高扬的。在创作文化艺术作品的时候,它的形式一定是好看的、好听的。同时,它的主题思想也一定是弘扬我们这个时代主旋律的,服务于时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