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61008201149

綦江昔日穷山坳变致富村

王嫚

  人民网重庆10月1日电 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这首在当地流传甚广的民谣,是昔日綦江石壕镇万隆村最真实写照。如今,曾经的穷山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潺潺的溪流、绚丽的花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红色小洋楼。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日子也有了盼头。
  提起石壕镇,人们对此并不陌生。石壕镇地处重庆市綦江县南部山区,是重庆唯一的长征遗迹镇,先后有左权、朱瑞、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驻守,指挥红一军团顺利“一渡赤水”,保证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红军长征经过綦江,牺牲了5名战士。为缅怀红军烈士的丰功伟绩,綦江修建了石壕红军烈士墓和纪念碑,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石壕哪年不过兵,过兵百姓不安宁,唯独当年红军过,一来一去很清静,不拿东西不拿钱,走时地下扫干净。”期间,红军与百姓相处和谐,而今,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虽很多年过去了,但在綦江,红色信仰、长征精神并没褪去,反而“深根发芽”、“遍地开花”。有着红色荣光的石壕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脱贫致富的新篇章。
  守在家门口也能过上好日子
  万隆村,地处重庆綦江、贵州桐梓和习水交界处,是一个“一脚踏三县”的地方,最高山峰老鹰岩海拔1848米,全村平均海拔1400余米,是綦江最高、最远的村落。
  2014年,万隆村被列入重庆市级重点扶贫村后,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并结合綦江“城郊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提出了以旅游促发展,打造高山休闲旅游名村,实现旅游脱贫的发展定位。
  也就是在这期间,在外打工的阳华忠嗅到商机,另辟蹊径开始了中蜂养殖。去年,阳华忠陆续养了25箱蜜蜂,产蜜500斤,以每斤150元的价钱对外销售,赚了近8万元。如今,阳华忠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过上了好日子。
  时光倒回2014年,那时的他还在贵州打工,从事煤矿运输,一个月工资三千多元,要养活一家六口,很是费力。听说家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阳华忠觉得万隆村的蜜源植物种类有数百种,非常适合中蜂生长和繁育,加上花坝景区、鲜花小镇的打造,养蜂或许是一条出路。
  说干就干。去年3月,阳华忠买来了一套格子箱,又照着自己制作了9个蜂箱,开始养蜂。阳华忠说,他计划在今年底将蜂箱数量扩大至50个。他算了一笔账,50个蜂箱一年能产1000斤蜂蜜,按150元一斤计算,可收入15万元,再加上蜂蜜酒、蜂王浆等附加产品,一年的利润保守估计有12万元。
  乡村旅游里的“致富经”
  刚送走火热的避暑露营季,又即将迎来赏雪吃喝刨猪汤的旺季,这让41岁的赵本高非常欣喜。过去,赵本高一直在摩配厂打工,虽挣的钱不算少,但常年在外奔波的他,疏于照顾家人,这让他很是愧疚。
  那时的万隆借力境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发展起万亩高山生态草甸花坝,而赵本高也乘着万隆村这股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东风”,毅然辞去摩配厂的工作,自筹资金,返乡创业。投资600万元修建了四楼一底的“花坝客栈”,办起了农家乐。客栈在2015年7月份开门迎客。
  “客栈开张营业时正赶上7、8月份最火爆的夏季休闲旅游季,46个房间76个床位,很快被预订而空”,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赵本高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截止目前,自家的客栈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50多万元。
  人气带来消费,消费带火产业。如今,万隆村农业产业得到发展,发展了花坝糯玉米3千亩、方竹笋1万亩、反季节蔬菜540亩、脆红李420亩、花坝山羊1万只。村民开了农家乐40家,餐饮日接待能力5000人左右,住宿日接待能力1200人,逐步形成了产业围绕旅游转、旅游围绕扶贫转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