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61008201149

红色荣光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王嫚

  人民网重庆10月7日电 青石板老街、破损残存的木屋、青枝绿叶的皂角树,走在重庆黔江水市乡水车坪的街头巷尾里,一股浓郁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时间仿佛又被拉回了红色记忆的年代。
  “贺龙元帅和我外公还是兄弟呢,”1916至1934年期间,贺龙元帅曾先后四次到过黔江区水市乡的水车坪老街。在那里,贺龙留下的故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特别是收干女儿的故事,在贺龙的干外孙女婿黄炳成眼里看来,贺龙不仅心善,而且是个很重情重义的人。
  1934年5月,贺龙率领红三军进入黔江境内,在黔江水市乡水车坪的一棵皂角树下召开誓师动员大会。次日凌晨,红三军从水车坪出发,攻打彭水。如今,这颗皂角树被改名为“红军树”,枝繁叶茂,水市乡也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让老百姓实现了坐地增收致富的梦想。
  黔江区水市乡党委书记喻刚称,在巩固烤烟产业基础上,水市乡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凉爽的气候条件,将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成为全乡调结构促转型、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2015年,已实现62户220人越线脱贫, 2016年能够如期完成3个贫困村整村摘帽和168户627人贫困人口越线达标。
  对于水市乡茂溪村1组贫困户张玉兰一家来说,近两年来他们赶上了好日子。不仅从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村搬迁到水市乡场镇上,还赶上了乡里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潮。
  在水市乡给予的两万元的发展补助资金下,她购置床位、电视,建成有5间客房、10个床位的乡村旅馆,年接待游客400余人次,食宿收入2.4万余元。同时,凭借位于场镇边的交通、生活优势,赶场天经营面馆,旅游淡季就近到农业基地打零工,每年还有1.8万元的额外收入,“和以前在山沟里肩挑背磨收入低的情况相比截然不同,至少,生活有了奔头,”她如是说。
  红色荣光带来的变化并不只有这些。今年5月,43岁的黔江区冯家街道中坝村村民粟军和家人从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搬到了山下,住进了黔江区委、区政府为他们建设的中坝高山扶贫搬迁安置点。“以前在大山里,赶场都要走1个小时的山路,更别提什么收入,”如今,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楼,还经营起了农家乐,每个月都能赚5000多元,在自家门口实现了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