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60919172618

产业发展助会宁走上小康路

郭颂霞

山大沟深制约发展
山大沟深制约发展
周家湾村村民在喂羊
周家湾村村民在喂羊
  人民网兰州9月20日电(郭颂霞)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革命历史深厚,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之地。会宁会师,既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在会宁,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发生在红军战士与当地群众之间的感人故事。
  与悠久的革命传统相生相伴的,是会宁艰苦的自然环境。自1983年,会宁就被列为了“三西”农业区域建设重点县。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贫困的面貌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今,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会宁又一次成为了重点和焦点。
  要想让农民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会宁县探索出了一条结合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路子。
  韩集乡周家湾村位于大山深处,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15年,全村有226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缺资金、缺劳力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每个贫困家庭。年轻人外出打工、年纪大的人在家种点口粮是村里比较普遍的生产生活模式。
  没有规模化的产业,虽然温饱可以勉强解决,致富却有大问题。从实施精准扶贫以来,村里种起了1000亩黑膜滴灌马铃薯、1000亩优质核桃和1000亩整流域紫花苜蓿。这些融入了农业科技的种植项目,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仅土豆一项,通过黑膜保水保墒,再配合节水高效的滴灌系统,亩产量就提高了三成以上。农户自家种植,合作社统一销售,这样的模式让农民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玉米、苜蓿本身就是天然优质饲料,种植业的发展又为养殖业创造了条件。贫困户王海贷款4万元养起了牛、羊和土鸡,虽然今年刚刚开始干,但优质肉蛋产品在市场上的走俏已经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发展适合自身的产业,改变治标不治本的输血式扶贫,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也才能让昔日的革命福地最终成为百姓的乐业之地。而这,才是告慰红军英烈忠魂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