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网站地图
    去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给全国城市上了严峻的一课。时隔一年,城市内涝仍在多座城市重复上演,原因何在?
    专家表示,“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据权威部门官员介绍,目前排水设施标准相对低,绝大部分城市没有编制排水防涝综合规划。“重建设轻维护”的管理模式,也往往令“小患”积成大祸。

住建部:拟用10年改变各地“逢雨看海”状况

入汛以来,多地出现强降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厦门为何涝完再涝?记者探寻内涝频发的真相

一波刚过,一波又来——“5·16”暴雨“全城被淹”的记忆还未远去,“苏力”、“西马仑”又接踵而至,汹涌的内涝一波接一波。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问号:厦门怎么了?

昆明:是否能经得起再一场暴雨

7月19日,一场强降雨让昆明顿时成为一片泽国。久旱的城市,人们盼望下雨;然而盼来了雨,却又被水淹。积水退却后人们不禁反思:为什么昆明总是大雨大淹、小雨小淹、不下雨才不淹?

为什么频频“逢雨看海”?


人民网记者现场实拍:昆明强降雨致市区多路段被淹

    原因:重地上轻地下 重建设轻维护

    “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据权威部门官员介绍,目前排水设施标准相对低,绝大部分城市没有编制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滞后,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雨污分流不彻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全国每年要处理400多亿吨污水,但是管网没有到位,实际上是按照过去的雨水系统在收集大量的污水,一个冬天下来,所有的雨水系统都开始淤积,造成了疏通的问题难以解决。“重建设轻维护”的管理模式,也往往令“小患”积成大祸。记者日前在北京北小河污水处理厂流域的一条地下管线污水口看到,管径近两米的管道,四分之三左右的面积都被乌黑的淤泥、杂物堵塞。

    举措:5年完成排水管网雨污分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示,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近期内涝城市一览


7月20日,四川省渠县一处二楼商家在窗口处观察水情。

    ●厦门 7月18日至19日,“西马仑”在漳浦登陆,福建中南部地区持续暴雨。

    ●昆明 7月18日至19日,暴雨导致流经昆明主城区的盘龙江水位上涨,一度出现漫堤倒灌,数百户居民被困。

    ●广州 7月14日晚,广州遭遇暴雨,导致城区出现内涝,主干大道中白云区医院路段出现较大积水。

    ●成都 7月10日,强降雨导致成都中心城区8座下穿隧道积水、40处路面积水。四川“7.9”暴雨洪灾造成58人死亡、175人失踪。

    ●武汉 7月9日至10日,武汉因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14日咸宁、黄石等地因新一轮强降雨多处发生严重内涝。

    ●西安 5月18日凌晨,西安突降大雨,尽管雨量只有20毫米,依然出现多处“看海”景观。

防灾避险四建议

精彩专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