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广大网民朋友的一封信
近年来,网络问政作为互联网加速发展大环境下催生出的一种新的参政议政形式,正以其方便、快捷的独特优势,加速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是开启联系服务群众、凝聚民心民力的“新钥匙”。
近年来,四川省大竹县积极探索网络问政新模式,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在倾听民声、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等方面狠下功夫,努力让现代城乡生活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加美好。一是利用互联网倾听民声。创新建立“双向互动网络”平台,在“萧萧竹论坛”科学设置“我在基层”“我要发言”等6个板块,发表相关工作主题,网友点击率达1.86万余次,形成了干部群众网上互动交流、在线联系、长期对话的有效机制。同时,搭建大竹之窗、爱大竹网、大竹在线、大竹发布等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主流声音,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二是利用互联网为民服务。积极探索“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城区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20兆比特每秒。实施“行政村通宽带”工程,推动网络进村入户,拓展农民获取资讯渠道。三是利用互联网帮民解难。用好网上“县委书记信箱”、“县长热线”平台,第一时间掌握民情、了解民意、化解民怨。今年以来,接收批转群众网上信访件200余件,并落实专人回复、限时办结,有效化解了人民群众困难问题。四是利用互联网助民增收。积极顺应脱贫攻坚新趋势,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信息和工业、服务业深度融合,帮助本地产品积极拓展网络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并联销售,增强竞争优势。
实践证明,网络问政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给了我们三点启示。网络问政重点在“线上问”。通过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可以全面了解群众的生活需求和党委执政需求,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诉求的积极性。网络问政核心在“线下办”。“解渴不如止渴,问政更需勤政”。网络问政的落脚点就是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真正解决好群众困难问题,不能让网络问政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网络问政关键在“双向动”。 “线上问”和“线下办”,共同形成了“网络问政”的统一肌体。关键要建立双线联结、干群互动、智慧聚集、信息共享的联动机制,防止“线上”、“线下”各自为战、无故脱节。
希望《地方领导留言板》越办越好,继续走在“网络问政”的时代前沿,为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的可借鉴的经验。也希望广大网友继续关心支持大竹发展,为建成繁荣时尚美丽和谐大竹献言献策!